对翼状胬肉患者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 李海燕
[导读] 就对翼状胬肉患者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

                      李海燕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人民医院眼科;云南大理671500)

【摘要】目的:就对翼状胬肉患者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9例)及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1个月泪膜稳定性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泪膜稳定性评定各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提升泪膜稳定性。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泪膜稳定性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本病的发生多与眼睑裂斑病变相关,眼科眼球结膜检查中可见本类病患上述结构呈三角形增厚[1],本病的发病机制为完全明确,部分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紫外线暴露相关[2]。现阶段我国翼状胬肉的发病率在3.01%左右,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农村发病率要高于城市。我院针对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既往诊疗中多采用国内单一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近年来我院对部分病例联合开展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本文主要结合临床治疗情况就这一联合术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翼状胬肉诊断标准[3]且为单眼患病者;符合手术指征者;为原发性翼状胬肉者;对围术期治疗工作的配合度高者;精神状态、智力水平等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眼部疾病者;手术无法耐受者;近12个月内接受过眼部手术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合并严重感染者。男女翼状胬肉病例各24例、34例,年龄44~68(54.28±2.04)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9例)及对照组(29例),组间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完善眼压、视力等的检查,术前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给药预防感染,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术中对球结膜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处理,麻醉药物为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于10倍显微镜下给予开睑,胬肉头部夹住,其头端前0.5mm区域给予小圆刀切开以将角膜浅层进行剥离,沿上下缘剪开球结膜,将胬肉及下巩膜给予分离处理,在切除胬肉头部的基础上,给予胬肉头部切除,将患者球结膜下的病变组织予以清理,清理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害患者球结膜,角膜的创面组织需要利用隧道刀进行刮平处理,表面增生组织及时处理,确保处理平整光滑后给予压迫止血,用10~0线给予结膜缝合,常规包扎患眼。
  研究组患者联合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在角膜处理完毕后,于角膜缘给予球结膜分离,顺延角膜缘向基层浅层作一切口,取4mm×4mm大小的角膜缘干细胞作移植片,将其移植至胬肉切除的区域,确保植片与角膜重合后,用10~0线将角膜缘给予缝合处理,于浅层巩膜固定植片,将自体结膜缘残端给予连续缝合处理,常规包扎患眼。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效果评定:显效: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未见结膜组织增生,患眼视力改善;有效:患者术后创面大部分愈合,未见结膜组织显著增生,视力改善;无效:创面愈合不良,伴明显结膜组织增殖,视力未明显改善。
1.3.2、泪膜稳定性评估:于术后1个月复诊时进行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测定,主要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河高度(TMH)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3 讨论
    翼状胬肉患者受病变的影响,角膜实质、前弹力膜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伴随病情进展病灶组织会逐渐增生而对眼球正常运动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视力水平的降低,若未开展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4]。诊疗中针对翼状胬肉病例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控制的效果欠佳,因而绝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是既往常用术式,能够有效清除胬肉,但患者会因巩膜暴露、角膜缘损害而出现术后愈合效果欠佳、围术期感染风险高等情况。因而近年来联合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应用逐渐增多,通过患者自体角膜缘的移植,有效弥补角膜缘干细胞损害情况,从而有效阻断新生血管组织、退行性球结膜组织向角膜的侵袭[5],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修复,改善预后效果。本研究显示,接受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一个月泪膜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单一手术病例,这一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患者手术治疗中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相比,在提升疗效及泪膜稳定性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曾颖,杨迪康,王乐临.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7):46-47.
[2]Icme G,Yilmaz A,Din E,et al.Assessment of miR-182,miR-183,miR-184,and miR-221 Expressions in Primary Pterygium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Conjunctiva[J].Eye&contact lens,2019, 45(3):2080211.
[3]卢奕.解读眼科临床指南(PPP)规范诊治理念[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2):79-81.
[4]王启君,李启琴,王秋玉.不同手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表重建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9,40(7):804-806.
[5]吴三妹.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7):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