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和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 赵生文
[导读]

      赵生文 
   (松滋中医院;湖北荆州434200)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偏头痛治疗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仅用西药治疗,实验组(42例)用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了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偏头痛治疗可改善头痛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字: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疗效
  引言:偏头痛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疾病。偏头痛病程长,反复发作和周期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偏头痛的原因是患者身体的血管和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尽管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但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偏头痛和双侧头痛。临床上,偏头痛的治疗通常以药物为基础,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但尚无偏头痛的治疗方法。中国中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已开发出一套治疗偏头痛的综合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药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分析中药的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偏头痛治疗的44位患者,将44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男女比例为7:15,年龄从22岁至8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3.12±1.13)岁,病程为17天至11岁,平均病程为(5.48±1.62)年。实验组(22例),男女比例为8:14,年龄为21?83岁,平均年龄为(43.34±1.21)岁,病程为20天?12岁,平均病程为(5.51±1.6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22例)仅用西药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次,每日一次,连用1个月。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可用药材包括:醋元胡、柴胡、郁金以及白蒺藜各10g,川芎以及紫丹参各15g,还有珍珠母30g以及白芍12g和全蝎末5g;肝肾阴虚型的患者会出现耳鸣、腰膝酸软以及失眠多梦等现象,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需要使用能够起到滋阴补肾作用的药物,可以使用的处方中包括枸杞、熟地以及山药各15g,白蒺藜、山茱萸、菊花、丹皮以及天麻各15g,另外还有土茯苓25g;对于风阳上扰型患者,可能会出现面红耳赤、舌红以及口苦等现象,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需要使用有平肝潜阳以及熄风通络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使用处方中可以包含天麻、钩藤、川牛膝、僵蚕以及佛手各10g,还有生白芍以及全蝎末各5g,珍珠母、石决明、生牡蛎以及麦芽各30g,另外还有炒栀子9g;对于瘀阻脑络型患者,可能会出现脉弦涩以及失眠多梦等现象,所以要对这类患者进行益气活血的治疗,药方中包含川芎、牛膝、佛手、酒洗地龙、桃仁以及赤芍各10g,丹参、生龙骨、生牡蛎以及葛根各30g,除此之外还有3g红花。
  1.3有效性标准
  显著有效:症状消失无复发;有效:症状改善,患者复发;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计数,通过(±s)进行测量,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后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全面的偏头痛治疗方法,只能控制偏头痛症状。与西医相比,偏头痛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特点。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风寒侵袭引起的,或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经络阻滞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可反复发生。临床上,一侧头痛更为常见。患者发作时头痛剧烈,还可能伴有苍白、恶心和呕吐,并且患者有出汗症状。从现代中医的观点来看,偏头痛是一种与人体气血不足或与诸如骨髓和经络之类的疾病显着相关的疾病。目前,在现代中医的临床鉴别和治疗中,偏头痛的治疗主要采取症状控制或缓解的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发作后,患者恢复了正常,但他仍然感到疲劳和其他症状。由于患者发病机理的显着差异,因此在治疗中使用辩证疗法很重要。只有确定偏头痛的类型然后对症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在这项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前接受了辩证性疾病分类,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了对症治疗。另外,中药治疗的副作用低,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的剂量,并在必要时添加其他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偏头痛中药患者总有效治疗率为88.1%,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治疗率为70.7%,P<0.05。
  综上所述,重要的是有效改善患者强偏头痛的症状,并且患者治疗后很少会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应用推广诊所的价值很高。
  参考文献:
  [1]马晓依.中医疗法干预偏头痛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1):196.
  [2]李欣,惠建平.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0):3072-3074.
  [3]刘为.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63.
  [4]杨贺一.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浅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