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 晏溪 胡琳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热泻患者应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热泻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整体恢复情况和用药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儿接受中西医联合手段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疾病治愈时间更短,且整体恢复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热泻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泻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中西结合;热泻;儿科;治愈时间;安全性
热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类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科技的进步,小儿热泻已经得到了较好治疗和控制,危害性相对比较小。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身体器官发育不全、免疫力低下[1]、抵抗力较弱,在春秋换季时仍然有较高的发病危险,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未来成长,严重甚至会导致脱水,引发各种后遗症。本次研究分析了小儿热泻患者应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热泻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1-10岁,平均年龄为(4.24±1.31)岁;实验组患儿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1-9岁,平均年龄为(4.23±1.29)岁。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对于热泻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晓;研究通过了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开展。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热泻患儿的基础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小儿热泻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1岁至2岁的患儿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1-2g;2岁以上的患儿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2-3g,连续治疗7天。实验组小儿热泻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基本方为:葛根10g、黄芩6g、黄连6g、炙甘草3g、竹茹5g、砂仁3g、木瓜6g、白芍4g、生石膏15g、制成水煎剂后早晚温服,每日一剂,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小儿热泻患者的治愈时间(d)、整体恢复情况和用药安全性得出结果。
整体恢复情况:小儿热泻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显效:小儿热泻患者的腹泻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患儿无任何不适感;有效:小儿热泻患者腹泻症状有所缓解,大便形状基本成形,不适感有所好转;无效:小儿热泻患者的腹泻病情没有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用药安全性:即患儿治疗期间的皮疹、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情况,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数或者计量资料数据通过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儿接受中西医联合手段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疾病治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3两组患儿的用药安全性对比
在治疗的期间,所有热泻患儿均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皮疹、呕吐、发热等,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热泻属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引发了脾胃功能紊乱而发病,小儿患者机体同时兼备“易寒易热”和“纯阳之体”的特点[3],感邪之后多从脾虚、水湿、湿热交蒸发为本病。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4],其功能主治外感表证未解、苔黄、脉数、口干而渴、肛门灼热、热邪入里等,应用于小儿热泻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解肌升清阳、止泻痢、清热解毒的功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接受中西医联合手段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疾病治愈时间更短,且整体恢复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热泻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辉[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泻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参考文献:
[1]琚会平.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腹泻的临床疗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2):35-36.
[2]安静洁.中药热敷联合按摩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2):39-40.
[3]张晓华,焦敏,孙燕, 等.中药封包热敷佐治艾滋病顽固性腹泻的效果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国医论坛,2020,35(6):24-26.
[4]刘秀君.泻白散加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22):3585-3587.
[5]葛星芸,石宝燕,李璞玉.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敷序贯护理对小儿腹泻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9):21-24.
[6]张辉,施仲义,胡一迪, 等.自拟通腑泻热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2):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