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施行早期干预性护理对发育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婷
[导读]
 
   李婷
(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000)
   
   新生儿中,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在中国,早产儿每年出生率为约10%,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也会让早产儿的发生率提高。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在28~37周之间的新生儿,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其体重越轻,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比足月婴儿差,应当对其作特殊干预和护理。后续的干预工作更复杂,难度更大。据估计,每年1500多万新生儿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产婴儿,其中,约有100多万例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早产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可能有多种合并症和后遗症,是继肺炎之后的5岁以下幼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有数据表明,即便很多早产儿有幸存活下来,也会面临终身残疾的风险。
   谈到对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性护理,重点要围绕“干预”展开。早期干预是一种疗育手段,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主要用于发展偏离正常或者可能偏离正常的小于5-6岁的幼儿,旨在促进早产儿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有效规避其因早产而引发的发育风险。通过这一举措,有望使早产儿的体格、智力、语言、行为和思维有所发展,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需要说明的是,对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0-2岁,即低龄段就开始让早产儿接受早期干预,这一时期的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脑细胞的代偿能力最强。有研究表明,人体大脑的发育存在一个关键期,在这一个关键期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和重组能力,大脑发育的可塑性极强,简言之,大脑可以对环境、经验和习惯所修饰,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实现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塑造。有的人只有一半的大脑,也可以同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和行为实施,完成一些复杂多样的智能活动,这就是代偿功能,因此这时候的干预效果最好。另一个阶段,则是在早产儿成长的过程中,尚未出现异常症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对早产新生儿的干预越早,效果越明显。美国曾做过一项名为“婴儿健康与发展计划”的研究,以1000名早产儿为测试对象,将其随机分配到常规医护组和早期干预组,研究进程持续到孩子3岁。早期干预组主要对孩子做的工作是与孩子家长密切沟通、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开展合适的活动。最后研究结果表明:指进行常规儿科随访的早产儿相比于接受了早期干预的早产儿在3岁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商更高、出现的行为问题更少。
   做好早产儿的护理,早期干预是关键。如果孩子是早产儿,家长切勿过分着急、盲目求医,这也可能意味着孩子需要的干预和护理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来看,对早产的孩子进行科学的干预和有效的护理,孩子可能要比其他正常的孩子受益更多。早期干预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早产儿大脑的代偿也就更加全面,干预开始的年龄对干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早产儿的早期干预和护理需要家庭、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提起重视,和医生积极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孩子作正确的干预。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时,需要把握三个重点。首先,营养是基础。早产儿在刚刚出院时,因为在母体中发育的早期营养不足需要后天加速追赶,对营养的需求相比于足月生的婴儿更高。家长在喂养孩子时,母乳喂养需补充一些添加剂,具体的剂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母亲母乳不足或者无法以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建议妈妈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早产儿专用配方的奶粉予以喂养。另外,早产儿出生一周后,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出生两个月后需要开始补铁。其次,在新生儿诊疗保健中心,医护人员每天会定时为早产儿作1~2次的抚触按摩,通过触觉的刺激增加早产儿的体重和免疫力。当早产儿出院时,家长也需要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为孩子作全身的抚触按摩,每天1~2次为宜,每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对早产儿而言,其器官和感官发育不成熟,抚触按摩可以刺激早产儿的神经系统,促进其发育,这一点对早产儿非常重要。再者,早产儿面临的残疾风险包括学习障碍和视力、听力问题,因此,家长除了给孩子作抚触按摩以外,还需要针对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加强训练。如定期和孩子眼睛对视、诱导孩子说话,也可以利用一些卡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选择的卡片的内容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从一开始的黑白图片到后续的彩色图片,逐步让孩子适应和过渡。当然,亲子交流更有效。除了上述需要把握的内容,对早产儿的早期干预还有运动训练、智力训练、感统训练和集体功能课。
   1、运动训练主要是根据孩子所患疾病的特征、临床表现和功能状况借助一定的治疗器械,通过专业人员的手法操作以及主体的配合参与,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促使其局部或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早产儿的身体素质,这一训练主要针对0-3岁的运动素质不佳、肌张力异常的早产儿。针对上肢肌张力异常而导致早产儿上肢功能障碍以及单纯手功能落后所进行的运动训练可以对0-3岁对精细运动情况不理想的早产儿。
   2、智力训练是针对幼儿因早产而造成的智力发育延缓所展开的综合性训练,包括早产儿注意力的集中、认知能力的锻炼、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肢体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这项训练主要面向的是6个月-3岁的早产儿。
   3、感统训练即指通过刺激早产儿的视力、听力、嗅觉、味觉和本体感觉,促进早产儿的身体协调、有效运作,促使儿童的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这一训练更多地是针对0-12岁的早产孩子。
   4、集体功能课:在一项干预中,将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综合在一起,通过肢体运动的训练、精细动作训练、语言、认知、社交能力及亲子关系等训练活动来让早产儿的各个机能和功能发展,面向地是6个月-6岁的早产儿。
   除以上内容以外,在对新生早产儿进行干预性护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家庭中,家长要注意孩子所处环境的温度,室内温度应当保持在24-28摄氏度,室内湿度介于55%-66%之间,如果家庭条件有限,可以适当地准备暖水袋为孩子保暖,但需要注意使用安全,定时地给孩子测体温。针对孩子的清洁问题,洗澡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低于2.5千克的孩子避免洗澡,可使用食用油为孩子擦拭身体的褶皱部位;体重大于3千克,且营养达到一定标准,可以同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但也同样要考虑到温度的问题。很多家长在对新生早产儿的干预性护理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孩子体弱,洗澡清洁时容易感染细菌,因此就尽量地不给孩子做清洁卫生。事实上,在南方一些气温高的地区,家长没必要担心孩子的温度问题,在室内供暖条件充足的情况下,需要以清水清洗孩子的身体,保持孩子身体的清爽,皮肤要勤于清洁,才会防止孩子出现一些皮肤问题。
   总的来讲,如果在对早产儿的干预性护理中,有专业的团队予以帮助,家长自然可以放下心来,但多数家长自身条件和认知都存在局限,尽管如此,过度关注早产儿的干预性护理也会给家长自身带来很多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喂养、干预和护理,更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因此,早产孩子的家长遇到此类问题时,不应当感到沮丧,而要积极的心态面对,积极争取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配合医院工作,必要时寻求社会支持,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