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开展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建梅
[导读] 研究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

              李建梅
         (广西岑溪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梧州 5432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自闭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管理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指导、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对比最终两种不同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显著优势,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性,经计算后显示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在自闭症患儿治疗期间及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语言以及行为恢复,使患儿能够尽早融入社会,减轻疾病对患儿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自闭症是儿童成长发育中常见问题,该病主要会导致患儿出现行为、语言以及社交能力障碍,并且会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是目前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发育障碍综合征症,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改善,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及成长发育[1]。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篇文章中将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疾病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具体情况见下文所述。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筛选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自闭症患儿8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有22例男患儿、18例女患儿,中位年龄(5.5±0.4)岁;观察组男女患儿各有21例、19例,中位年龄(5.0±0.3)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值较小(P>0.05)。
   纳入标准:(1)通过诊断确诊为自闭症患儿;(2)患儿的临床资料完整;(3)纳入的患儿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无精神疾病者。(5)无先天性语言和智力障碍,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已对本次研究内容进行了解,自愿签署本次研究执行书。
   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语言及智力障碍的患儿。(2)患有精神疾病患儿。(3)伴有恶性肿瘤患儿。(4)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器疾病较重的患儿。(5)依从性较差患儿。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添加早期康复训练干预,(1)风险评估:首先详细评估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语言发育情况以及认知发育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2)认知教育:护理人员要耐心对患儿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因素、日常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以及训练方法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度以及重视度,从而能够增强家属的照顾能力。(3)情绪疏导:由于受到病情患儿的病情影响,家属会存在过度担忧及焦虑情绪,因此会影响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儿家属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有患儿家属更多的鼓励安慰并告知,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给予患儿播放舒缓音乐以及互动小游戏等,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慌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的依从性;((4)语言训练:由治疗师通过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以及游戏互动等多方式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能够对护士充分信任;随后通过患儿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及玩具与患儿互动,通过语言引导交流激发诱导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简单及生动的文字图片对患儿进行简单的语句训练,训练要采取单字训练逐步增加至双词句、动词以及连贯词语。(5)肢体发育训练:训练要选择患儿比较喜欢的玩具,通过互动游戏方式使患儿能够主动进行抓握以及摇动等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要采取不同方位不同体位的训练。两组均采取康复治疗三个月[2]。
1.3观察标准
   采用PEP-3评分量表将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儿童病情改善越好。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对比评分,指标有24项,总分值各为100分,焦虑情绪越重分数越高。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两组患儿家属对康复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好。
1.4统计方法
   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0.0,(±s)和t检验为本次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两组数据指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效果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儿语言表达、思维认知、社会交往以及生活自理等能力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数据比较所占据的优势较大,经计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下表1。


3、讨论
   儿童自闭症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社会行为能力低于同龄儿童,该病属于严重的社会障碍,诱发因素比较复杂,临床研究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认知功能缺陷、脑器质性病变以及神经发育异常有着密切关联[3]。而出现自闭症后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严重者会诱发相关其他疾病。所以如何及时改善自闭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使患儿能够尽早恢复健康融入社会,已成为目前相关学者重点关注讨论的话题[4]。为进一步提升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应用于自闭症患儿康复治疗当中,并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该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及时掌握患儿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将要对患儿及家属的认知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改善患儿家属过度焦虑恐慌情绪,提升家属的认知度和配合度,并且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儿的安全感以及依从性;同时对患儿开展视觉感知、声音感知、记忆力、语言及肢体发育等一系列训练,能够对患儿的听觉、视觉、肢体以及语言交流进行有效刺激,并且能够对大脑边缘系统的激素分泌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采取比较感兴趣的游戏以及玩具等方式,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通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促进患儿疾病恢复[5]。本次研究结果也已证实,通过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的观察组患儿语言表达、思维认知、社会交往以及生活自理等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期间患儿的焦虑情绪也得到良好安抚,患儿家属最终对康复治疗满意度评分较高。
   以上分析内容表明,对自闭症患儿治疗中及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患儿的疾病治疗效率,使患儿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尽早改善,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赵永红.早期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4):2118-2120,2182.
[2]温芳芳.临床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效果观察[J].健康养生,2019,000(022):101.
[3]叶丽,周笑,梁涌,等.临床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057(023):161-163,168.
[4]高会军,曹清花.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应用结构化教育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025(020):P.27-27.
[5]杨婉玲.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4(10):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