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扶刀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冯丽影 董小萍 张翠娟 邱洪梅 苏宝兰 李志友
[导读]

  冯丽影 董小萍 张翠娟  邱洪梅 苏宝兰  李志友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 目的:探讨海扶刀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海扶刀)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平均妊娠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妊娠率和成功抱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海扶刀治疗,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妊娠时间,对妊娠结局产生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海扶刀 子宫肌瘤 应用
  子宮肌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患者多无症状,或仅在超声检查及盆腔检查中被发现,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腹部包块、月经改变、下腹部坠胀、不孕及流产等。其中,不孕与流产作为子宫肌瘤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子宫肌瘤合并不孕不育患者对生育的要求更为迫切,而对于这些患者,保留其生育能力与改善妊娠结局为主要治疗需求。目前临床对不明原因不孕的子宫肌瘤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与肌瘤剔除术治疗[1]。本研究为探讨海扶刀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2];处于育龄期且年龄>20岁的未绝经女性;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排除标准:腹部伴大剂量的放疗史;合并胶原结缔组织疾病;妊娠期、月经期及哺乳期;合并生殖道或者盆腔急性、亚急性炎症需要治疗;伴宫颈病变、妇科恶性肿瘤等妇科疾病;不愿意参与调查。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对照组实施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术前评估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做好交叉配血实验与肠道准备。术中应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将气腹针由脐孔穿刺进入腹腔,于腹腔内注入CO2以形成气腹(维持气腹压在12~15 mm Hg),腹腔镜及其操作器械经腹壁穿刺孔进入腹腔。于腹腔镜下确定子宫肌瘤所在的部位、种类及数量等,进行子宫肌瘤切除。(2)研究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海扶刀)治疗,术前2 d嘱患者进食流食,术前1 d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68.65 g,共2包,做好肠道准备;备皮,并对皮肤靶区实施脱脂脱气处理,做好术前的常规检查。术前留置导尿,患者俯卧位于JC2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进行子宫肌瘤消融,应用超声明确子宫肌瘤所处部位后,在心电监护下,采用点照射方法,1 s/次,休息2~3 s,能量输出功率为250~400 W。根据靶点部位灰度改变进行剂量调节。手术结束后,从5 mL生理盐水稀释六氟化硫59 mg中抽取1.5 mL静脉推注造影观察消融面积计算消融率,达到预期目的结束手术。术后冰冻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术后妊娠率=妊娠例数/总例数×100%。妊娠结局主要观察术后平均妊娠时间和成功抱婴率,成功抱婴率=成功抱婴的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效果评定,痊愈:肌瘤无复发,临床症状均消失,肌瘤体积减小在80%以上;显效:子宫肌瘤复发次数减少,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肌瘤体积减小50%~8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肌瘤体积减小20%~49%;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肌瘤体积减小小于2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統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年龄22~37岁,平均(30.1±5.2)岁;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30.9±5.0)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痊愈15例,显著25例,有效10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著19例,有效18例,1例无效,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术后平均妊娠时间为(5.10±2.01)个月,对照组为(8.42±2.8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4,P=0.000)。研究组术后妊娠24例,术后妊娠率为48%,成功抱婴9例,成功抱婴率为37.50%,对照组术后妊娠21例,术后妊娠率为42%,成功抱婴7例,成功抱婴率为33.33%,两组术后妊娠率和成功抱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药物治疗虽然可以使肌瘤缩小,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肌瘤,一旦患者停药,会产生极高的复发率,且长期应用药物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及副作用,故而临床将药物治疗常用作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临床对不明原因不孕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主要实施肌瘤剔除术治疗。有研究显示,传统的肌瘤剔除术能明显增强患者的生育功能,但对子宫的创伤较大,常需1年的恢复时间才能备孕,妊娠中晚期子宫破裂的概率更是高达0.23%~1.00%,不能满足年龄较大或者希望尽快妊娠妇女的要求。
   海扶刀作为一种临床新型非侵入性消融治疗方式,主要治疗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等对病灶进行破坏,使病灶内部细胞产生不可逆转的凋亡,随后被机体吸收,实现对子宫肌瘤的治疗[3]。其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不足之处,且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应用于临床子宫肌瘤的治疗[4],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平均妊娠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妊娠率及成功抱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海扶刀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影响更小,患者恢复更快,且极大程度上缩短了安全妊娠时间,对于高龄准孕妇尤其重要。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海扶刀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平均妊娠时间,对妊娠结局产生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羞花.不同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术后妊娠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9,13(18):158-160.
[2]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80
[3]李远明,刘君,苏园园,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3)40-43.
[4]叶丹.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3(3)14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