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芳
[导读]

   李芳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入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标本12000份为研究样本,对所有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发生误差的标本数进行统计,并分析总结影响尿液检验的各项因素,制定解决措施。结果:12000份的尿液检验标本中共有214份(1.78%)发生误差。分析其所致原因,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合理、采集量不足、标本标记不清或标签脱落、送检不及时和操作失误等是影响标本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受到诸多影响因素,应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实现相关人员的有效配合,才能实现尿液检验质量的提升,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尿液;检验;影响因素;解决
   尿液检验看似简单,却是人体诸多疾病初筛中不可忽视的检查方式。有专家表示,人体尿液颜色、粘稠度、气味等要素能反应局部和全身的疾病情况,是医师判断人体机体状况的重要依据,为疾病诊治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信息[1]。在此情况下,保证标本质量,提升临床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择取12000份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标本发生误差的所致原因,总结应对措施。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从我院检验科中进行尿液检验的标本中随机选择12000份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尿液标本的基础情况,男性标本数有7356份,女性标本数有4644份,各自占比为61.30%、38.70%;标本所有者的年龄情况:年龄最大指标为78岁,最小指标为16岁,平均年龄为(57.31±8.72)岁;尿液标本的采集时间最长为86min,最短为3min,平均采集时间为(23.72±9.51)min;尿液标本的采集量最多为120ml,最少为20ml,平均采集量为(49.57±9.05)ml。本实验将相关事项整理成档汇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在获得审批的情况下开展实施。
   1.2?方法
   对所有尿液标本进行全面分析,判定标本是否存在误差,并就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标本存在误差的判定标准如下[2]:①标本污染:尿液标本中存有粪便、白带等其他物质,或存放尿液标本的容器材料对尿液产生反应,扰乱尿液组分;②尿液标本的信息标记不清晰或标签脱落;③尿液标本采集量过少,不能满足尿液检验的所需用量;④尿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存储的时间过长,未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导致标本质量受损;⑤在对尿液标本实施无菌培养或检验期间,因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影响检验质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尿液标本中发生误差的标本数,包括标本误差的各项原因占比[3]
   2?结果
   在12000份的尿液检验标本中,共有214份标本发生误差,占比为1.78%。经分析,214例误差标本中,标本污染、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的数量位居前列,发生率各为25.7%、23.83%。因标记不清晰或标签脱落导致标本发生误差的标本数有39份,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而造成标本出现误差的数量各有33例、25例,占比分别为15.42%、18.22%。而因操作人员在检验或无菌培养期间操作失误的标本数量有16例(7.48%)。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尿液被誉为反映人体肾脏健康的晴雨表,对人体进行尿液检验,自然成为了临床中检验肾脏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4]。当然,这并不代表尿液仅仅反应肾脏的健康状态,在糖尿病、血液性疾病及肝胆疾病方面,尿液检验的结果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众所周知,从尿液标本的采集到结果的输出,须经过多个环节,涉及部门人员较多,在每个环节中均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在临床中,不合格尿标本是屡见不鲜的,直接影响着化验结果。经本文结果分析,12000份标本中有1.78%(214/12000)的标本发生误差,而导致误差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采集量过少、标本标记不清或脱落、标本存储时间过长未及时送检、操作人员在进行标本无菌培养或检验期间操作不当等。因此,为进一步保证尿液标本的质量,提升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管理,主要措施如下[5]:第一,加强标本采集、存储、送检及检验等基本环节的规范化操作;在进行标本采集时,了解受检者的机体状况,提醒受检者正确采集尿液,避免粪便或其他物质的混入。选择尿液标本采集及存储的专用容器,避免尿液成分发生变化。注意对不同受检者的标本进行清晰标记,避免发生混淆或标签脱落等。标本采集结束后,应及时送检,时间控制在6h以内,防止尿液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第二,分析院内尿液检验流程管理是否合理,就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优化,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第三,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就尿液检验相关注意事项对涉及人员进行宣贯,提升专业认知度,保证尿液检验的诸多环节顺利进行。综上所述,临床中进行尿液检验,涉及的部门、人员及环节较多,要协同统筹每一环节的相关人员按照制度和流程行事,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于春波.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3):53-54.
[2]李世新,刘淑芳.简述临床尿液检验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0):88.
[3]梁树坚.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7):1690-1691.
[4]王茜.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解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1):32-34.
[5]杨树帜.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51):126,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