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罗小艳
[导读]

罗小艳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增强CT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从我院接诊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研究,时间范围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之间。74例肝癌患者分别使用增强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分析74例肝癌患者经过两种诊断检查后的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在对74例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7.30%高于增强CT技术诊断准确率86.49%(P<0.05),对比有意义。结论: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不同的临床诊断检查的诊断效果不同,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的优势,推荐在临床诊断中使用。
【关键词】增强CT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肝癌;诊断准确率
   
   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与饮酒、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若未进行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合并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1]。尽早诊断对后期治疗有重要作用,故此疾病的临床诊断方式十分重要。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是常用的检查方式,诊断效果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对增强CT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74例。所有肝癌患者均有乏力、消瘦、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并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了解本次试验研究并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患有精神系统疾病、严重脏器疾病等患者。74例肝癌患者中男性有42例,女性有32例,其中年龄最小为40岁,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均值区间为(55.02±4.00)岁。
1.2诊断方法
   增强CT技术检查方式如下:护理人员需要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告知患者检查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待患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订协议后方可进行此项检查。在检查之前需要患者饮用1000ml的水,之后使用本院采购CT仪器及其配套设备为患者进行检验,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将电压设定为135V,电流设定在300mA,层厚和层距均设定为5mm,矩阵设定为512x512。之后先让患者屏住呼吸,对其肝脏部位进行平扫。待平扫结束后,为患者打药,当药物含量达到阈值时就会触发扫描程序,对患者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器的扫描。(造影剂可选择碘帕醇对比剂,以2ml/kg进行计算给药,将速率设定为2.5ml/s)。核磁共振技术检查方式如下:检查者在接受检查前6h需要禁食,并做好检查准备工作。使用本院采购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检验,严格遵循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将扫描层数设定为34层,层厚设定为5mm,矩阵设定为228x320,将视野调整为300x420mm,进行加权T1680ms、TE2.38ms、TR5.40ms。(选择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对比剂,以0.1mmol/kg进行计算给药,通过静脉注入,将速率设定为2.5ml/s,并注入20ml生理盐水)让患者屏息对患者的隔间至肝脏下缘之间进行3期的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74例肝癌患者经过两种诊断检查后的肝癌检出率和诊断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74例肝癌患者的检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检测,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诊断准确率进行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74例肝癌患者经过两种诊断检查后的肝癌检出率
   增强CT技术诊断检查结果:74例肝癌患者检查后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有19例,占比25.68%;肝细胞性肝癌有25例,占比33.78%:混合性肝癌有20例,占比27.03%;漏诊10例,占比13.51%。
   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检查结果:74例肝癌患者检查后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有21例,占比28.38%;肝细胞性肝癌有29例,占比39.19%;混合性肝癌有22例,占比29.73%;漏诊2例,占比2.70%。
2.2 74例肝癌患者经过两种诊断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
   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准确率为高于增强CT技术诊断准确率(P<0.05),对比有意义。见表1。


3.讨论
   肝癌是肿瘤科常见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起病隐匿,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还有合并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十分重肝癌疾病的诊断检查,为帮助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延长患者生命。手术病理诊断是常用的诊断方式,虽能够诊断患者疾病,但操作复杂,创伤大,患者接受度不高,故需要采取其他的诊断方式进行检查[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不断发展,作用领域不断拓展,在诊断肝癌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且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3]。但CT技术对病灶<1cm的灵敏度不高,容易出现漏检现象。而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对患者病灶进行多方位的扫描,分辨率较高,同时,也可检测出微小病灶,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易的优势,但在价格可能偏高。本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准确率较增强CT技术诊断准确率高。因此,为帮助患者尽早诊断,延缓患者生存时间,建议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对于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诊断准确率高的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任莲芳.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83-84.
[2]苗小变,叶永盛.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3):175+177.
[3]胡晶岩,甘娜,黄静,吕洪丽,徐淑华,董福华,朱雪梅.应用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