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雁梅
[导读]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李雁梅
(泸州王氏骨科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抽取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组,各26例。参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检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JOA评分、恢复优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JOA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将参照组数据作比较,实验组恢复优良情况较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情况为7.69%(2/26),参照组并发症情况为30.77%(8/26),结果卡方值=4.4571,p值=0.0347。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控制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提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因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受外力影响,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或者压迫,出现腰痛,其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1]。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较高,无根治方法,存在后遗症,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因素。现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其发生率高达7%左右。因此在围手术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具有重要价值,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保证护理人员主动、有预见的工作,帮助患者建立护理目标,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工作,可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提升[2]。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基本数据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抽取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组,各26例。实验组:有14例男病人,有12例女病人,年龄介于24~58岁,年龄均数为(41.32±2.15)岁;参照组:有15例男病人,有11例女病人,年龄介于25~58岁,年龄均数为(41.41±2.31)岁;在统计学软件中录入相关资料,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告知其手术必要性,使患者的主动性和治疗信心提升。
   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依照本科室内容,根据卫生部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临床路径,收集相关意见,制定合理计划。主要内容为: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予以热情接待,安排相应病房,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将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介绍给患者,了解住院设施和环境,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入院2~3天,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送检,了解术前检查项目、方法、注意事项等,帮助其完成相关检查,准备好血液,对术野皮肤进行清理,标识手术部位,按医嘱实施,将手术室环境告知患者,将检查结果予以告知,做好麻醉访视工作,帮助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前对患者进行导尿管插入和用药,让患者戴好手腕带,需禁食禁水。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做好交接准备工作,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中,与护理人员进行交谈,固定好导尿管,观察尿量、尿液颜色,了解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渗血、渗液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术后6小时帮助患者翻身,让其摄入半流质或者流质食物,让患者进行高抬腿运动。术后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自半流质饮食转为普食,需摄入高纤维素、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使营养保持均衡状态。告知患者术后多休息,实施双下肢屈曲运动。术后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拔除尿管、引流管,指导患者实施咳嗽、咳痰、深呼吸等运动,锻炼心肺、腰背肌、肌肉、四肢关节功能,尽早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做好出院宣教工作。
1.3 判定指标
   检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JOA评分、恢复优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系统计算研究数据,(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经独立样本t检验;(%)率计数资料经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组间数据经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检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JOA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JOA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护理计划,严格依照其实施,对患者予以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升。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使患者对知识的认知度提升,使工作质量、效率提升,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3]。
   临床护理路径需依照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和康复需求,对患者和家属的锻炼积极性予以调动,为患者制定相应计划,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施床边指导,将锻炼正确率提升。每天定时完成相关检查工作,依照肢体恢复情况进行指导和功能监督,将功能锻炼效果提升,控制并发症发生。临床护理路径使护患交流几率增加,使患者获得细致、规范指导,将患者作为中心实施护理措施,保证优质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将术后复发情况减少。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升,将复发率、并发症减少,使腰椎功能状态予以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梁露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092-2093.
[2]李艳辉.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1):77-78.
[3]丁艳平.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8(3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