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吕姗 陆娟华
[导读]
吕姗   陆娟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测方法中,医护人员可以明确地分析出机体的红细胞值、白细胞值、血小板值以及血红蛋白质的值。在比较传统的血常规检测中,常采用人体的末梢血作为检测血样,这种检测方法虽然也能很快地检测出人体血液标本中的相关参数,但在检测的过程中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测量出的结果有所偏差。近几年来,以静脉血作为血样用于人体检测的实例越来越多,以静脉血进行的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因其极具稳定的优势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次综述旨在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作综述,进一步明确两种检测方式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关键词: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测  效果 价值
   人体全身的血液是由有形细胞和液体两大部分组成,目前检测人体血常规的方法主要有静脉血检测和末梢血检测两种,其中末梢血检测具有价格低廉、人体所受疼痛较小、检测时操作简单、检测的操作时间较短等诸多明显的优势,但在这诸多优势当中,也有误诊率比较高的风险[1]。末梢血检测的结果常常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身体的真实状态。而静脉血检测能够有效地弥补末梢血的不足之处,可以更加充分地保证人体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检测效率高、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2]。因此,这两种用于血常规检测中的检测仪器、检测方式、检测的效果和价值是此次综述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一、血常规检测的概念
   血常规检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和分不分离的状态来判断血液的质量或检测人体是否有疾病[3],若人体有疾病,通过检测还可对疾病治疗进行指导,对人体是否用药和治疗作出判断[4]。血常规检测中用仪器法对人体进行静脉采血时,不同年龄阶段的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新生儿、婴儿、儿童正常的血红蛋白的区间是130——175g/l、115——150g/l、180——190g/l、110—120g/l、120——140g/l,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红细胞(RBC)正常计数区间是(4.3—5.8)×1012/L、(3.8—5.1)×1012/L;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的血细胞比容(HCT)为0.40—0.50、0.35—0.45;红细胞平均指数分别为MCV=(82—100)fl、MCH=27—34pg、MCHC=316—354g/l;成年人血细胞(WBC)的计数为(3.5—9.5)×109/l;血小板计数为(125—350)×109/l[5]。
二、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主要仪器
(一)BC-6800——全自动细胞血液分析仪。是全自动对血液及细胞进行分析的仪器,常采用独特的细胞三维分析技术,在检测时通过对细胞粒子前方散射光信号、侧方散射光信号及荧光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对白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的精准检测和异常细胞的筛选,从而达到血常规检测的目的。但这种仪器通常不做六月儿童的血常规检测[6]。
(二)XS-1000i——全血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这种仪器既可以做常规标本的血常规检测,也可以做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这种仪器不仅可以做成人的血常规检测,也可以做6岁以下小朋友的血常规检测[7]。使用这种仪器对血常规进行检测时,无论静脉血模式还是末梢血模式都只仅需要20微升的微量血,就可以准确地分析出血液中的各项数据,从而满足儿童、化疗病人等采血困难病人的特殊采血[8]。
三、血常规检测中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
  (一)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在检测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不利的外界因素来保证[9]。在进行血常规检测的过程中,人体血液样本采集手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选择机体适宜的血液采集的位置是检验结果可靠的关键[10]。

目前人体血液的常规检验中以静脉血和手指末梢血为主的血液样本采集中,临床上采集静脉血作常规检测较为普遍,采集人体空腹的静脉血进行常规检测时,可有效地避免因外界外素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保证常规检验结果的正确性[11]。手指末梢血的成分包括微静脉血,微动脉血,血细胞内液以及毛细血管血等,采集的效果和价值较高,但在手指末梢血的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采集血样的时间以及挤压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难以准确地反映全身的血液状况。
(二)大量的以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常规检测的研究观察表明,静脉血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呈现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水平均低于末梢血中的水平,P<0.05;对不同静脉血,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水平比较时,P>0.05,以上呈现的结果均有效地表明了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具有一定差异[12]。总的来说,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可有效地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充分地反映机体全身血液的真实状况,而末梢血对于反应机体全身状况的准确性较差,不利于临床对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3]。此外,临床上所抽取的用于临床检测的血液,会因为留置的时间长短,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留置的时间越长,血液中钾离子的含量会随着留置的时间而增加。其中末梢血的循环过程由于其流速缓慢的特性而容易发生溶血的情况[14];末梢血由于其血量比较少,医师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挤压的方式辅助采血,而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方式容易导致机体的组织渗入到检测的血液样本中,难以获得高浓度、符合高标准的检测样本,血液中的白细胞也有可能在挤压的过程中破裂,直接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15]。
四、小结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中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作为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均具有医学上不可估量的检测价值,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优先考虑不良因素较少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以便更准确地检验出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为人体后期的治疗和诊断做好数据准备。
参考文献
[1]胡利苹.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18-119.
[2]金芳,宋文琪,李启亮.健康儿童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186-2189.
[3]罗荣珍.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对比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32-133.
[4]陈敏.探究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377.
[5]陈美霞,陈红玲,罗胜和.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110-112.
[6]张宁,傅荣,褚红, 等.第1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值的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0,35(6):40-42.
[7]张明兰.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1):380.
[8]孙玉霞.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饮食保健,2020,7(18):219-220.
[9]吴钦生.MQ-6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末梢血及静脉全血HbA1c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7):142-143.
[10]谷月红.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2):140-141.
[11]赵非亚,张立辰,刘占国, 等.温经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361.
[12]任焱,刘江勇,牟昌明.分析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73-174.
[13]李娜.浅谈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372.
[14]肖光琼.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检验结果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4):322.
[15]罗晓兵.分析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6):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