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1 李艳2
(1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卫生服务中心;2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18)
【摘要】目的:研析急性脑梗死临床检验中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意义。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结果为健康者60例(对照组),讨论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并实施具体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呈较高表达,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呈较低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标情况与进展类型脑梗死患者比,存在差异(P<0.05),与完全类型脑梗死患者比,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意义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凝血功能;血清胱抑素C;检验意义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为急性脑缺血性病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呈阶梯状上升的状态。此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口齿不清、偏瘫、神志不清晰等,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增加生命安全风险,预后较差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故临床中早期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利于达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进而促进其预后的改善。基于此,本文笔者以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探析临床检验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的价值,具有讨论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结果为健康者60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大为81岁,最小为44岁,平均年龄为(62.50±3.98)岁,男患者25例,女患者35例,其中进展类型患者30例,完全类型30例;对照组健康者年龄最大为82岁,年龄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63.50±4.01)岁,女性为38例,男性22例,对比基础信息显著差异性不存在(<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文参与研究的所有对象,均采集静脉血3ml于清晨空腹情况下,并实施离心操作,检测血清胱抑素C以免疫比浊法进行。另外,所采集的3ml抗凝血以磁珠法进行检测,并使用普利生c-2000A检测研究对象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1.3观察指标
讨论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并实施具体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两组数据的比较以SPSS21.0实施具体处理,定性资料的表述为n,并行X2检验,S表述定量资料,以t实施检验,组间数据的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情况
与对照组比,实验组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呈较高表达,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呈较低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png)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中一种脑组织缺血性疾病,因患者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症状,造成严重损伤,且不可逆,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为此,对于此疾病患者予以及时有效值诊断,对于预后确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预后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临床实践发现,急性脑梗死主要分两种类型,为完全类型、进展类型,在此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准确判断其梗死分型级别尤为重要[2]。血清胱抑素C常存在人体的脑脊液、精液中,可有效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凝血功能在正常健康机体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为可平衡与完善抗凝剂凝血机制,促使血液维持流动的状态,患者发生脑梗死后,会严重破坏抗血凝机制[3]。本次研究结果为:与对照组比,实验组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呈较高表达,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呈较低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标情况与进展类型脑梗死患者比[4-5],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标情况与完全类型脑梗死患者比,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由以上可看出,检测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情况,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快速诊断,确保较高的准确率,相关指标的加重,则其血管损伤程度越严重[6]。表明及时掌握此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利于后续临床主治医生对其实施针对性抗凝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进展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及时检测其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情况,利于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临床检验中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意义显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准确率,并对于此疾病的分型发挥指导作用,为后续的有效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相关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3):61-62.
[2]马海娜.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07(01):136-137.
[3]郑先宇,李红燕.血清胱抑素C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26(05):508-513.
[4]徐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Fg、AT‐Ⅲ、PT)的临床检验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9):1589-1590.
[5]王庆乡,邵作峰,胡业刚.P物质与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5):2162-2163.
[6]鲍勇,王邦宁,胡元生,孟令毅,胡承志.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04):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