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能培养文学素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教育知识,这样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理解、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途径策略
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教授的更多是阅读技巧、答题的套路模板,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成就并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忽视了阅读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即使有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了一星半点的传统文化知识也不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再加上新课标中对小学生阅读材料的历史年代没有明确规定,推荐阅读的书目往往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在实施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往往预期和现实相差巨大。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符合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
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阻碍。而大多数的传统文化是以文字的形式存留,不少小学经典阅读材料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学为切入点,以语文课堂为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满足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高中新课标出版以来,“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为了语文教育的一大热点,但仅在高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够的,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渗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培养“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途径与策略
1、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读物
新课标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些内容并不适合现在小学生的阅读,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合读文言文版的四大名著或深奥的哲理名言,高年级的学生也不适合读简短的童话故事。所以说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目时要注意区分精华和糟粕,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学生的读物。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兴趣,着眼于发展语言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推荐的阅读材料要多以图片、绘画为主,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猜测故事的情节。教学方式上应更加直观灵活,寓教学于各种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如教学《咏鹅》时,让学生理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句时教师可以展示出一群大白鹅在水面上游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这句诗。
中年级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此阶段的阅读教学在继承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典诵读和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语言。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在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夜雨图送别友人的不舍,从而真正体会到隐藏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中的思乡之情。
高年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先自主预习,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联系,再布置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任务深入分析文章,体会文章要表达的内涵。
此阶段可采取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简单的可以自行解决问题,复杂问题也可小组配合完成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阅读技巧上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文本。
2、利用角色扮演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主要是教师借助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教学,教师采用的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学生很难参与课堂并沉浸到课文所营造的气氛当中。不管课文内容有多么生动有趣,学生从课本学习到的内容终究还是表面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感知课文,而角色扮演法就能提供这种表现机会。
角色扮演法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再现故事情节,从而更好把握文章发展脉络,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讲的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但由于文章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加上本篇课文只有短短的35个字,学生能够了解到的内容少之又少,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分析主人公的言行,让学生在感受精卫不屈不挠的品质的同时展开联想,想象精卫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过程又是怎么样艰辛的,然后请同学上台表演出来,随后进行迁移阅读,将《山海经》这一传统名著推荐给学生,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品行。同时在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时要学会“放手”,给学生留足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权,在角色扮演中及时洞察学生心理,进行正向引导。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阅读阅读,除了“阅”还应重视“读”,小学语文教材编选内容丰富多彩,很多选自名家经典具有极高的诵读价值。2011年版的语文课标强调学生通过读的方式来促使其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无论是对古诗的吟诵还是叙事性文章有感情的朗读都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纠正字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如果满篇都是不认识的字,那么这样的诵读也没有什么价值,一开始读错了,后来的学习也不会有什么成效。而且“读”是多读,而不是大声费力地读,这样只会耗费体力。其次读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感官,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读到哪里眼跟到哪里,不多字漏字,同时要学思结合,圣人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到心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也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写下来,以便下次再读的时候便于回忆。
对于诵读的方法,像童谣等体裁具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边诵读边打节拍。如学习《三字经》、《百家姓》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可快可慢,也可由教师定一个节奏,边拍掌边读,这样就可以在有韵味节奏中更快地识记下来;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也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学习模仿优秀范本的写作方法,这些都是以后写作的重要财富。阅读的内容也不应该仅限于传统儒家经典,它应该是多元的鲜活的,课外课内、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都要有所涉猎,科技类、文史哲都要接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地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瑞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2017(10):28.
[2]加曼草.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77.
[3]胡定珠.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41.
[4]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