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   作者:曹丽慧
[导读] 目的探讨伤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

曹丽慧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
摘要:目的探讨伤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记录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窒息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急诊处理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到术后时间、入院到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ODS发生率、窒息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急诊反应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抢救
引言
   严重创伤性休克是一种急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机体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极易引发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症状,减少了微循环灌注量。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普遍存在剧烈疼痛感,同时由于起病急骤、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较重,极大地降低了治疗配合度、依从性,不利于机体康复。因此加强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心理疏导,及早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对于减轻疼痛感,预防并发症等意义重大。综合护理干预是现代医学模式变革的产物,与传统护理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加重视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将以护士为主体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现已得到临床高度认可与赞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5~50岁,平均(38.69±5.78)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8~50岁,平均(37.79±5.97)岁。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护士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配合急诊医师展开救治。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严重创伤性休克、无意识,护士应及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抬高下肢25cm左右,抬起头部,减轻对肺部及心脏等器官的压迫性,确保大脑及心脏血流量正常供应。(2)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均存在意识模糊现象,护士应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及时予以有效吸氧,氧浓度为50%,流速为5L/min,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一旦发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切开气管,保持呼吸通畅。(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极易由于缺氧而引发酸中毒,护士应严格遵医嘱予以碱性药物治疗,维持机体指标平衡,必要时可联合多巴胺等药物,提高血管活性。(4)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可及时输液,根据患者情况补液,维持机体指标平衡,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静脉炎。(5)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大部分是由于外力因素而受伤,机体脏器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期间护士应加强监测各个器官功能,尤其是胸部压力损伤,可采用封闭式胸腔引流展开救治,对于合并胃肠道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胃肠减压。(6)基础抢救后,患者恢复一定的意识,但病情仍旧较重,护士应综合患者理解能力、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等展开单独心理疏导,积极向患者总结以往预后良好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在允许探视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真诚的照护和关心,尤其是配偶,让患者有一种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
   1.3观察指标
   急救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包括急诊室处理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及入院到手术时间。抢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MODS发生率、窒息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急诊处理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到术后时间、入院到手术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反应时间
   护理后,观察组急诊处理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入院到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与失血性休克存在一定差异性,拥有更为复杂的病因病理性休克。严重创伤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方法不当,则延髓中枢处于长期性缺氧状态,患者极易出现心搏骤停等现象。低血压时间一旦超过2h,组织细胞会由于缺氧而导致相关系统坏死,释放更多扩张血管的物质,导致大量积血淤积在腹腔中,血流流动速度缓慢,腹腔微循环内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病情。既往有研究表明,严重创伤性休克在抢救期间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传统急诊护理模式具有被动、单一、固定等特点,护士只重视病情监测,忽略了患者心理、精神健康状况,综合干预效果一般,现已无法满足临床、患者需求。综合护理服务是一项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的护理对策,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中心,细化各个护理服务细节,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提高了护士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综合护理模式下对于意识恢复的患者,综合其文化程度、心理能力、理解能力等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减轻患者内心不良情绪,促使其保持良好、乐观、积极的心态。
结束语
[1]纪春燕,杭英.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255-256.
[2]王琦.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112+149.
[3]杜凤珊.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2):129.
[4]刘娇.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经验总结[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70.
[5]张金慧,张丹梅,徐慧雁.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对策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21):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