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   作者:吴华
[导读]

吴华
(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卫生院 ;山东桓台256409)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74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患者疾病治疗中,应用雷尼替丁药物方案和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展开实验,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37例。结果: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药物联合使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在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雷尼替丁;奥美拉唑
前言: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常见的疾病类型,发病原因与胃食管腔过度暴露或接触胃液有关。除此之外,食管抗反流机制缺陷、食管黏膜防御功能紊乱等病理状态的出现也会诱发此病。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上来看,胃部灼烧感、反酸比较多见,部分患者还出现吞咽困难、咽部不适、咳嗽等不良反应。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诸多不适,无法正常的生活。为了改善患者的这些不良症状,缓解病症,在疾病治疗中,医生需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诊治措施。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临床也探寻出了多种方案。不过,在临床疗效的发挥出却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本次研究将选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各自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共包含男女患者21例、16例,年龄最大不超过75岁,最小不低于31岁,对应年龄平均值为(48.57±6.28)岁;对照组共包含男女患者22例、15例,年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76岁、32岁,对应年龄平均值为(49.38±5.82)岁。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展开,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1.2方法
   将单一雷尼替丁药物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选用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雷尼替丁药物,国药准字为:H32024881,按照1粒/次,2次/天的使用标准,指导患者每天按时、按量服药,连续服用2个月的时间,作为1个疗程。
在对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雷尼替丁药物的使用方法同上,另外增加使用奥美拉唑。选择寿光复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药物,国药准字为:H20073764,按照1粒/次,40mg/d的使用标准,指导患者科学用药,一个治疗疗程为2个月的时间[1]。
1.3观察指标
   在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下,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若患者治疗后,经食管黏膜功能检查,基本上已经恢复正常,患者反酸、胃部灼烧感症状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好转,食管黏膜功能在恢复当中,各种临床症状程度也逐渐减轻,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以上指征均不符合条件,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量、计数单位分别用(x±s)、%表示,在t、x2检验方式下,当组间差异满足P<0.05的要求,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78.38%,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2.2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稀便、腰酸痛各1例,对照组腰酸痛、夜尿各2例,3例患者稀便,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1%、18.92%,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复杂,病症体现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损伤、食管运行障碍等。在人体消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胃食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位出现病变,胃食管黏膜受到损伤,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反酸、胃部灼烧感等不良反应,对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多表现为胃泌素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轻。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一般采用抗胃酸类药物展开治疗。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药物功效主要是调节胃壁细胞盐酸的分泌,是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此外,在药物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抑制胃蛋白的分泌,与此同时,患者胃泌素、性激素的分泌并不会受到影响。不过,若此药物单一使用,治疗效果仍有待提升。在后来的医学研究中,将奥美拉唑应用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当中。这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对该药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属于脂溶性弱碱性药物的范畴,适应于酸性环境中。因此,该药物在抑制胃酸分泌方面,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另外,合理使用奥美拉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疼痛、胃部灼烧等不良症状,将其与雷尼替丁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免受病魔带来的痛苦[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由此可见,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药物联合应用,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缓解病症,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伦月.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精神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顾越雷,李峰,樊强,张龙龙,杨孙虎.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11):1413-1417.
[3]刘云,于洪波.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6):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