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我们的保龄球”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张明月
[导读] 自主游戏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究竟怎样在游戏中体现自主性呢?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疑问,直到我亲历本班孩子的一次自主游戏的探索,才从中找到答案。
        张明月
        阜阳市政府幼儿园  安徽省阜阳市236000
        摘要:自主游戏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究竟怎样在游戏中体现自主性呢?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疑问,直到我亲历本班孩子的一次自主游戏的探索,才从中找到答案。本文以自主游戏“我们的保龄球”为案例,从游戏背景、游戏萌芽、游戏发展、游戏升级以及游戏的价值与反思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自主游戏  球  瓶子  保龄球

一、游戏背景
        区域游戏时,几个孩子在美工区给各种瓶子和泡沫球涂色。刘一晗欣赏着手里刚完工的彩色泡沫球,突然,球从手里掉下来,碰倒桌子上的两个瓶子,这一偶然现象激发起她的兴趣,她将瓶子扶起来,再一次次地用球击倒;桌子上其他三个小朋友渐渐被她自创的游戏吸引,纷纷伸出小脑袋观看;渐渐地,他们不在满足只作为旁观者,想要加入游戏。蒋一铭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不想在美工区玩了,可以去其他地方玩球和瓶子的游戏吗?”,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我打开旁边活动室的门,为他们提供了游戏场地。
二、游戏萌芽
        孩子们找来更多瓶子带到活动室,开启他们对球和瓶子的探索。只见地上随意地摆放着许多瓶子,几个孩子拿着球正乐此不疲地将瓶子击倒。
        渐渐地,他们不再满足于这种玩法,开始尝试把瓶子摆成不同的队形:“把瓶子排成一排,用球一次能击倒几个呢?”“来个挑战,换成s型吧。”“用球击倒瓶子高楼更有趣!”“围成一个圈,大家一起来进攻吧”。蒋一铭最后提议:“把所有的瓶子都紧紧地靠在一起,圆圈缩小了,瓶子摆放密集,更容易一次全部击倒哟!”
        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玩得越来越起劲。突然,一个声音叫停了游戏:“别玩了!”刘一晗生气的说。原来,瓶子没摆放好,球已经推过来了,有时还会砸到旁边小朋友。
        分析:孩子们的情绪在游戏探索中持续高涨,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一起探索球和瓶子的多种玩法,创造性地摆放出不同的瓶子队形。问题也慢慢浮现,因缺乏游戏规则,场面逐渐变得混乱。
        策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了垂直介入的方式,引导他们对刚才的情况进行讨论。
        周旭函提议把瓶子放远一点,试试保龄球的玩法。蒋一铭说那我们可以贴一个线,大家站在线后面推球,周旭函自告奋勇接下了扶瓶子的重担,并邀请蒋一铭当裁判。讨论中孩子们自由商讨、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并自愿表示在下一轮游戏中执行。就这样,大班自主游戏《我们的保龄球》由此拉开了序幕。
三、初次游戏
        看!孩子们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几轮游戏后,蒋一铭提议道“我们换一下吧”,经过商讨,他们更换了游戏角色。新一轮的游戏又开始了,他们愈发专注地投入到游戏中。
        分析:自主讨论中,大班幼儿不仅能关注自己的游戏需求,而且能倾听他人想法,尊重别人的游戏意愿,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策略:学会放手,注重观察与记录。
四、游戏发展
        朱隽铱有一次将球推出去后,球却跑偏了。这引发了新的思考:怎样才能不让球跑偏?他们纷纷尝试用教室里的两个小锤子夹着球往前推,但都没有成功。这时,刘一晗惊喜地发现教室墙角处的长杆,于是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分享她的想法:“我们可以用长杆给球做个轨道,球沿着轨道就不会跑偏了”。
        其他同伴却不赞同她的方法。但刘一晗仍坚持自己的想法,独自尝试,她想把两个长杆连在一起,没成功;此时,旁观地周旭函和朱隽铱也加入了连接轨道的队伍,轨道搭成了!可球还是跑偏了,刘一又晗增加一些长杆,还是不行;最后她尝试将两根长杆中间的距离加宽,留出足够一个球通过的宽度,终于成功了!孩子们兴奋地尖叫起来。
        轨道的加入使得游戏得以继续进行。蒋一铭尝试在轨道上推球击倒瓶子,可是球却意外地滚出了轨道。他们又开始了新的讨论,蒋一铭说“轨道要超过球的身高”,很快他们发现了旁边摆放的空玩具盒,决定用它试一试,一个加高轨道出现了。球沿着新轨道直直地击向瓶子,暂停的游戏又有序地进行着。


        分析:球跑偏的偶然现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开动脑筋,增加新的辅助材料“小锤”、“长杆”,大胆尝在轨道的探索、实验中,刘一晗的想法虽遭到同伴的质疑,但她并没有放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游戏活动时不盲目追随和服从,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用空玩具盒来替换长杆增高轨道,体现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环境,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完善游戏道具。
        策略:旁观孩子们探索轨道的整个过程,我的内心是矛盾的,既想介入,又想给他们一些时间,最终我选择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只在他们有需求时投放各种材料,供他们选择。
五、游戏升级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引来了班里其他几位小朋友,大家纷纷表示也想加入游戏,小屋更热闹了。
        人数增加,激发了孩子们新的想法。刘一晗提议可以做个号码牌,朱隽铱建议把分数记在本子上,击倒几个瓶子就得几分,刘一晗又说房间太小了,可以去外面玩。
        号码牌做好了,每个人都选择了喜欢的数字,贴在身上代表自己是几号。游戏转移到户外,他们发现长长的平衡木比玩具盒更适合做轨道,于是他们齐心协力抬平衡木拼搭轨道。轨道建好了,可以在外面玩游戏咯!
        分析:人数增加,游戏规则进一步完善;号码牌的加入丰富了游戏情景,更换场地时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户外场地搭建的任务。
        策略:孩子们学会用自主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我适时介入加入讨论,并在他们想要做号码牌和转移到户外时,提供材料和游戏场地。任由他们展现对自主游戏的探索欲望。
        在户外,孩子们兴奋的呼喊声更加响亮,班里所有小朋友纷纷被吸引过来,为他们鼓掌喝彩,并急切地表达想要加入。全班都加入游戏,显而易见,一个轨道是不够用的,他们决定分组游戏,接着两组小朋友相约比赛。可是怎么比呢?新的问题出现了。
        分析:对“真正的保龄球赛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孩子们似懂非懂,这需要孩子们丰富对保龄球的赛事相关经验。
        策略:面对这种情况,我想起之前看过一本书中这样说过: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在形式多样的体验和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和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主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教师一起成为维护幼儿游戏权力的“同盟军”。于是,我采用垂直介入的方式,让孩子们回家和家人一起查阅相关赛事资料。
        第二天,在获得关于保龄球比赛的新知识以后,他们开始像模像样地进行赛前准备。
        孩子们从材料室找来了红色蓝色不织布,剪成条,戴在头上,称它为“助威头带”。而且用心设计宣传海报,分发给其他班孩子和老师,邀请他们来观看比赛。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收到海报的观众提前入场为各自支持的队伍助威。
        在一片加油的呐喊声中,小选手们入场。锣声响起,比赛开始。比赛中的他们更加投入地玩游戏。经过几轮激烈的较量,比赛结束,蓝队获胜!

六、游戏反思与价值
        从最开始游戏萌芽,到制定简单规则后初次游戏,随着问题不断出现,孩子们探索解决问题,推动了游戏的发展,人员的不断增加和场地的转换,促进游戏不断升级,经历了赛前一系列准备,最终呈现一个精彩的游戏比赛。这离不开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是他们自己发动游戏,又一次次推动游戏发展。
        整个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健康领域,通过摆放瓶子、推球,发展了基本动作,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科学领域,通过探索轨道,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轨道宽窄不同、功能不同,并在操作实践中验证想法。社会领域,遇到困难积极应对,敢于挑战,体验同伴互助、挑战成功的喜悦。语言领域,与同伴友好讨论并大胆表述自己想法,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而我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和推动者,将自主性交给孩子,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和有效的介入,在观察和记录中,以孩子的视觉来参与游戏。
(课题:2020年度阜阳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自主游戏开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K019))
作者信息:张明月,(1991.3-),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阜阳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