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刘雨微
[导读] 创造力作为国家综合素质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刘雨微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1
        摘要:创造力作为国家综合素质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方式,应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本研究通过分析现存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以下五个策略:丰富教具形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范画,激发幼儿创作主动性;采用主题式活动激发创造性;正确解读儿童画,丰富评价形式;加强家园共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创造力;培养策略
一、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一)培养创造性想象
        因为幼儿没有受到社会框架的条条约束,他们的想象大多奇特,可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想象,才有了创造性想象。因为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还不高,他们很难用抽象思维去思考与推理,而想象具有跳跃性、随意性和非现实性,他们不需要过多的经验就能得到。因此幼儿的想象奇特,不受约束,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创造。
(二)培养独立性和独创性
        爱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幼儿进行自主创作时,需要自己去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如:幼儿在装饰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一条鱼的外形,让幼儿自己去设计。不提过多的要求,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在幼儿的笔下的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鱼在吐泡泡、有的鱼没有尾巴,甚至有些小朋友还为鱼儿画了一座房子等等。这些画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更是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过程。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因素
        1.教具形式单一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具是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准备的。一堂课中教育效果的达成,教具的选择和使用发挥很大的作用。现在幼儿的教具大多以多媒体和静态挂图为主。这样的教具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感知理解,但这种认知是表面的,幼儿无法全面的认识。
        2.过分强调技能与范画
        现在有很多教师为了展现自己的教学成绩,向家长展示幼儿“高超”的绘画技巧,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幼儿的构图、造型以及色彩等的运用,而忽略幼儿自己的创造与想象。在幼儿开始绘画之前便出示范画,讲解重难点,把活动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目标比重放大,虽有情感目标却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幼儿自我创造与创新的过程。
3.教学模式固定化
        现幼儿园的美术活动的组织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教师导入——出示范画——讲解绘画重难点——幼儿操作——教师点评——结束活动。教师在组织一堂美术活动时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流程按部就班的来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也基本上以教师讲述为主,幼儿最后的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和挂图上相似的物品,真正的美术活动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每一个孩子对于事物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二)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教育理念更新慢
        幼儿园没有很好的引导教师去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育理念,没有跟上教育评价的改革。现在很多的幼儿园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当幼儿绘画结束教师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往开始第一句话便是“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他画的像不像啊”。造成了幼儿作品的评价总以“好不好”、“像不像”为标准。

如:孩子在画一棵大树的时,总会问树是什么颜色的啊?树怎么会比小草还矮呢?有时还会与别的孩子比较谁画的更像,忽略幼儿的创造力表现。
        2.幼儿园对教师培养不全面
        幼儿园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不够,没有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研究。教师的时间被教学活动和教具制作等填的满满的,对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培养有所欠缺。通常幼儿园的园本培训的内容是针对教学技能,而不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追求形式化,将教学的成果放在首位,忽略幼儿的创造力表现。
二、美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对策
(一)丰富教具形式,为幼儿美术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时期孩子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经验的不足,无法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表达出来时,绘画便是幼儿很好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很多的幼儿作品看起来毫无目的,也没有形状可言,甚至所描绘的事物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所画的物体造型夸张,但恰恰是幼儿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二)减少范画,激发幼儿创作主动性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注重范画与技能,注重幼儿作品中线条与造型是否完整,导致了幼儿美术作品模式化,大多千篇一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教师首先就告诉幼儿熊猫是黑白颜色的并且喜欢吃竹子。然后教师范画出一幅熊猫趴在竹子上的的作品,并让幼儿开始绘画。活动结束后,幼儿画出的作品与教师范画的作品别无二致。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幼儿学会欣赏、感受美,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知和理解。
(三)采用主题式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
        主题式的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改变以往的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以一个词语、一种天气等作为活动内容的教学形式。采用主题式的教学形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阔幼儿的视野,为幼儿的创作提供新思路。不受课程内容的限定,让幼儿创造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同时主题式的美术活动还能更好的促进多领域的融合。
(四)以孩子的视野去解读儿童画,丰富作品评价形式
        1.带着一颗童心去解读,多于幼儿交流
        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学会用一颗童心去与孩子交流 ,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了解这幅画的意义。如一位4岁的小朋友在《画秋天》的美术活动中只画了一棵什么叶子都没有的树,当被问到为什么这样画的时候,他说树叶都掉到地上被风吹走了。如果教师不能以小孩子的眼光去理解作品,会觉得这幅画不着边际。可如果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分析,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秋天。
        2.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解读世界的一种工具,他从侧面反映了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在解读幼儿作品的过程中必须全方面的考虑,不能只重技能,要充分尊重幼儿作品。同时,作为美术教师的基本技能及素质如造型、色彩、构图等等这些专业技能是必须的。
(五)加强家园共育,重视创造力培养
        家园共育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不重视家园合作,就会出现5小于2的效果。即幼儿在园5天的学习效果不如在家2天的影响。如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创作,给予的积极的肯定。但当幼儿把作品拿回家时,家长还是以“好不好”、“像不像”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那么在学校老师的鼓励就没有意义了。教师可以和家长分享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转变家长对与美术教育的错误认识。
四、结语
        总之,创造是美术的生命力,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表现力和创作能力是教师应当重视和鼓励的。本研究认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结合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地在美术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并学会用孩子的眼光是欣赏儿童画,多与孩子交流,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重视家园合作,让孩子在充满爱与鼓励的环境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