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封闭心理的疏导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   作者:刘培忠
[导读]
   刘培忠
          (武警内蒙古总队兴安支队卫生队;内蒙古137700)
   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关闭在自我设计的小天地里,将自己的生活圈子层层包裹,不愿或拒绝与他人交往,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封闭心理。有些人因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变故,或因人际交往不正常,容易产生孤僻封闭心理。因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对有封闭心理个体的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进步。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
   1、融入集体法。心理封闭的人就像契科夫描述的“套中人”那样,整天把自己封闭得严严实实,既不愿和外界接触,也不愿对人吐露心声。对此进行疏导时,首先应该帮助疏导对象融入集体,帮助他们认清人们之间只有互帮互助、依靠组织的培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注意利用单位和谐友爱的氛围,让疏导对象体验组织温暖,感受周边人的关爱,潜移默化地解除疏导对象的顾虑。要多和疏导对象接触交流,以诚心换真心,拉近双方情感距离,鼓励他们吐露真情。久而久之,与别人有了交流的基础,心理封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挫折导向法。挫折是引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一些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吸取教训、振奋精神。心理学认为,人遭受挫折后,一般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受挫折后害怕再次受挫而丧失自信,变得自暴自弃;第二种是受挫后害怕再次受挫从而积极吸取教训、奋发图强,最后取得成功。因此,应帮助受挫的个体查清自己达不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调整原来的需要和动机,重新设计和确定新的目标,把他们从挫折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3、情感激励法。具有封闭心理的人虽然不愿过多与别人交流,但对于领导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却很在意。所以,应该适应疏导对象的情感需要,实施思想激励。比如,在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尊重他们点滴的进步,理解他们成长过程的烦恼;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让疏导对象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满足。只有逐渐帮助疏导对象树立自信心,使其获得情感的充实和满足,产生一种温暖感,才能激发出他们内心潜在的激情和动力。
   4、自我评价法。社会心理学认为,正常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是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作为参照,并通过别人评价这面镜子来获得的。有封闭心理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往往忽视甚至拒绝社会评价的参照,或自视清高,或自卑胆怯,进而形成一种被扭曲的自我形象。因此,要正确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客观评价自己。引导他们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从根本上消除封闭心理。
   5、宣泄倾诉法。有的人碰到困难和挫折,习惯把痛苦、疑虑长期积压在心底,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不愿与人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面对面谈心、键对键聊天等方式,与疏导对象进行心理互动,使其自由地、毫不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忧虑,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以达到放下包袱、调适心理目的。
   6、活动调节法。针对封闭心理造成的心理障碍,要有意识地组织疏导对象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读书演讲等文体活动。这样既有利于疏导对象身体健康,也是改善其性格结构的有效方法。通过活动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培养疏导对象攻坚克难的意志、集体协作的精神,塑造出顽强、乐观、大方、合作的良好性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