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   作者:康妮娜 胡婷
[导读]
康妮娜    胡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血液科的患者85例为对象,根据随机电脑等量法分组,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43例基于此应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操作、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等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较大(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及时排除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可有效提高血液科护理质量,要重视。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血液科;患者;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试验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血液科的患者85例,根据随机电脑等量法分组,对照组42例:年龄26-73岁,平均(37.18±5.79)岁;疾病类型:多发性骨髓瘤6例、淋巴癌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其他疾病1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研究组43例:年龄范围27-71岁,平均(38.20±5.63)岁;疾病类型:多发性骨髓瘤5例、淋巴癌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慢性肾盂肾炎8例、其他疾病2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需进行血液护理治疗者;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语言沟通无障碍者;听力、视觉等感官功能正常;患者和家属知情护理管理内容,自愿签署同意书;无凝血功能疾病者;病例资料信息健全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者。排除标准:存在合并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疾病者;肺部、心肝、脾胃等器官功能不全者;认知功能或智力异常者;需要哺乳或已经妊娠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具体方法:护理前,查看患者相关化验结果指标,告知患者不良反应、目的、并发症、重要性、注意事项等,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护理时,继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监护血管通路,观察置管与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发生出血、肿胀等情况,为躁动不配合护理或神志不清患者提供专人看护,给予适量约束;检查后,根据医嘱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及时送检,指导饮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叮嘱适量饮水,在下次检查前需测量患者体重,观察体重变化。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具体方法:
   1)综合评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各项制度。不定期抽查,寻找安全隐患,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价,制定安全有效的纠正措施。
   2)为血液科护理异常状况制定对应预防措施,加强检查各医疗设备与用品,定期维护外部硬件设施,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完成各项操作,禁止反复使护理物品。
   3)组织护理人员定时培训,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减少血管闭塞、血肿等不良事件,合理安排值班,实施弹性排班模式,注意新老护理人员搭配,明确各岗位护士职责;制定出急性并发症的预警机制,避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应对,带领上下级操作人员去学习和培训相关内容。
   4)按照护理规章制度完成配血、输血等操作,避免血液混合,输血时加强巡视,避免发生感染事件,一旦观察到体重变化等情况,需立即告知医师对症处理。


   5)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多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在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面带微笑,要注意语言平和,一定不能与患者出现正面的冲突和矛盾,在言语交流中,要注意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需求,尽量给患者提供帮助,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消除患者的顾虑,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与患者和家属构建良好的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出现的可能性。
   1.4评析指标
   观察、计算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护理失误、不遵医嘱、意外事件、不规范护理等。采用问卷调查表方式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包括护理操作、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等4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对血液科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处理、统计试验数据,检验定数资料行c2,表示用百分比(%),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行均数±标准差(±s)表示,当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29%,组间护理风险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操作、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等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输血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血液科的工作中,确保输血质量是关键的问题。但是,在输血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能够影响输血效果。在临床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输血的问题,比如安慰血和营养血。同时,在输血科中的重要设备也是对输血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输血科中,必须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输血设备,防止设备产生故障或问题导致输血问题。同时,在一些在医院血库中,没有根据相应的流程要求进行抗体筛选,并且难以进行疑难血型鉴定工作,这些都耽误了输血治疗,造成输血纠纷的产生。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形式直接入侵;同时,血液病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低下,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降低,从而给口咽部定植菌生长提供机会,导致内源性条件致病菌感染机率升高;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将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更容易侵扰机体。
   化疗药物往往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同时,这些药物对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等细菌清除系统有破坏作用,给细菌进入体内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毛原飞等报道一致。中性粒细胞是防御机体被感染的基础,有研究发现粒细胞缺乏计数越低、缺乏时间越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就越大。细菌感染可以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当粒细胞缺乏时,感染灶不易聚集,感染的局部症状往往不典型,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临床上常见因粒细胞缺乏而发热的患者,应用各种抗生素疗效均不佳,一旦粒胞数量恢复,感染则可以很快控制,可见维持正常粒细胞数量对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国内报道显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21d,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血液科在输血过程中使用零缺陷护理模式,可以防止输血差错的产生,从而避免输血纠纷,减少输血风险,从而避免产生不良输血事件。同时,在输血操作中,护理人员是主体,因此,要防止输血事件的产生,充分实施零缺陷护理干预,就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不断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保障操作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高坤,张涛,付岭,等.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志,2016,34(S1):89-90.
   [2]陈益飞,曲红,姜璐.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J].健康大视野,2013,21(19):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