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杨绪平 成小蓉通讯作者
[导读] 对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杨绪平 成小蓉通讯作者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409100)
   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完成时间和起效时间、术后阵痛维持时间以及术后6、12、24、36小时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阵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小时安静时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活动时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小时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理想,麻醉起效快,且术后维持阵痛时间较长,阵痛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老年;下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
   下肢骨折在临床骨科中属于常见情况,大多采取手术治疗。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各个功能发生减退,从而疼痛耐受性也相对降低[1]。因此针对老年患者进行骨科手术应选择更加安全的麻醉方法,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有腰硬联合麻醉和超声下神经阻滞麻醉。现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对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开展如下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100例,全部为我院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包括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9.85±5.78)岁,体重54-73kg,平均体重(62.98±6.74)kg,观察组中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4-72岁,平均年龄(68.25±4.71)岁,体重53-79kg,平均体重(64.62±5.61)kg,100例老年患者中趾骨骨折14例、跖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2例、糖尿病足24例、跟腱断裂4例、踇趾痛风石17例、下肢截肢3例、粗隆间骨折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骨折情况等基本资料相似,可以对比(P>0.05)。此次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部皮肤组织进行局麻后,进入手术室首先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麻醉部位选择L2-3或L3-4,采取针内针法,置入硬膜外穿刺针抵达硬膜外腔后,在置入腰穿针,通过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适量的0.5%罗哌卡因,拔出腰穿针,进行经硬膜外穿刺针将硬膜外管置入硬膜外腔。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手术区域选择入路方式,股神经阻滞方法为:患者呈仰卧位,双下肢轻微分开,患者手术侧肢向外展,根据超声扫描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处股动脉外侧1 cm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在标记部位进行穿刺,回抽无血液确认穿刺成功后,给予适量的0.4%罗哌卡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呈侧卧位,患肢在上,根据超声进行扫描,扫描位置为从腘窝折痕开始向近端移动扫描,在髌骨上方3-8 cm股外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形成的股外侧肌间沟内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在标记部位进行穿刺,回抽无血液确认穿刺成功后,给予适量的0.4%罗哌卡因[2]。两组患者在术中当收缩压下降20%以后,应进行静脉输入适量麻黄碱,当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时,应进行静脉输入适量阿托品,两组患者的麻醉用药剂量因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酌情给药,在术中应实时监测生命体征[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麻醉完成时间和起效时间、术后阵痛维持时间以及术后6、12、24、36小时的VAS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表示术后阵痛评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任何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的主观疼痛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研究结果均使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麻醉完成时间和起效时间、术后阵痛维持时间
   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阵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6、12、24、36小时的VAS评分情况
   对照组术后6,12,24,36小时的安静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45±0.28)分、(1.89±0.67)分;(4.68±1.52)分、(4.89±1.22)分;(4.58±1.97)分、(5.56±1.47)分;(4.77±1.69)、(5.86±1.25)分;观察组术后6,12,24,36小时的安静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24±0.20)分、(1.55±0.53)分;(2.96±1.23)分、(3.98±1.31)分;(3.05±1.62)分、(4.23±1.17)分;(3.45±1.36)、(4.26±1.24)分;两组术后6小时安静时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活动时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小时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是指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定位神经进行神经阻滞,通常不会产生任何组织损害,是目前麻醉方法中最为精准和安全的方法[4]。在超声引导下使穿刺针能够顺利达到阻滞部位,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更加适合老年患者[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阵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小时的安静时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活动时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小时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对老年人下肢手术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理想,麻醉起效快,且术后维持阵痛时间较长,阵痛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发兴,武旖旎,代虹,等.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022(008):820-822.
   [2]祝义军,殷勇,冉国,等.超声引导下不同置管长度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6):122-125.
   [3]赵玲,李静,党旭云,等.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003):242-247.
   [4]黄敏贞, 罗青, 何海峰.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026(012):43-45.
   [5]杨杰, 宋际明, 胡红专.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06):21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