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症,中医有绝招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唐其猛
[导读] 小儿夜啼症,中医有绝招

  唐其猛
  (南部县石河镇卫生院;四川南充637369)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夜间发生原因不明的啼哭现象,通常表现为啼哭不安、反复啼哭或者是时哭时止,部分出现夜啼症的小儿还会表现出每晚定时哭、通宵达旦哭的现象,且啼哭症状在白日里基本上不会发作。对于小儿夜啼症,西医多采取镇静治疗,但是此治疗副作用明显,且无法实现对患者夜啼症的彻底性治愈,中医认为,该病症多由小儿胃肠积热、心经积热以及脾胃受寒等因素有关,以中医手段治疗小儿夜啼症不仅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接下来,本文就对小儿夜啼症的相关阐述以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下。
   1.夜啼症的相关阐述
   小儿哭啼属于一种特殊语言,具有一定的语言信号,对于不会讲话的婴儿来说,可通过啼哭来表达自己的不舒适体验,当小儿受到不良刺激,例如过热、过冷以及饥饿现象时,其机体会出现以下不良生理表现,例如胃肠道过强蠕动、尿胀以及疾病诱发不适等,此时其会向外界以啼哭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抗议以及求援,通常情况下,小儿啼哭精力充沛,若哭声缓和或微弱,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夜啼症的症状起因主要分为病理性啼哭以及生理性啼哭两种类型,其中病理性啼哭下多指小儿因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而发生啼哭,生理性啼哭多表现在小儿出现尿或便意、饥饿感、冷、热、湿、痒以及困乏等。需引起注意的是,若小儿啼哭不止,且伴有面唇发紫、呼吸急促、出汗、呕吐、出血、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时,应引起警惕,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咨询,以便于及时发现风险。
   2.夜啼症的中医治疗方式
   2.1内治法
   2.1.1中药内服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古方调中散方治疗夜啼症,该药方中主要涉及药材包括有川楝子、茯苓青皮、枳壳、炙甘草、木香、没药、桂枝、莱菔子以及槟榔,将上述药材进行煎煮后给予小儿服用,可明显改善夜啼症,若其存在心热症状,可在此原有药方上加木通、黄连以及竹叶;若其存在惊恐症状,可在原有药方上加用天麻、钩藤以及琥珀,临床研究显示,使用上述药方后小儿夜啼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8.97%,治愈率为96.2%。另有研究显示,以蝉花散作为治疗夜啼症的主方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药方的主要药材为薄荷及蝉衣,若存在惊恐症状可加入胆星以及僵蚕;若存在有心热症状,可加入淡竹叶或者是川黄连;若存在痰湿阻络症状,可加入胆星、砂仁、地龙;若存在有脾寒症状,可加入人参及炮姜。临床经验显示,取30g的珍珠母;10g的夜交藤;6g的蝉衣及钩藤;3g的枳壳、木香、灸内金以及槟榔作为主方,也可实现对夜啼症的有效治愈,在主方基础上,若小儿存在有惊恐症状,可加入15g的煅龙牡及3g的僵蚕;若存在有心热症状,可加入0.5-1g的川黄连及3g的淡竹叶;若存在有积滞症状,可加入10g的谷麦芽,实施上述中药方剂后30例小儿夜啼症患儿中有29例被治愈,只有1例患儿无效。临床中药经验方显示,取6-10g的茯苓及酒白芍、6-8g的钩藤及1-3g的蝉衣可作为主药方,而后进行随症加减,此中药方剂共有33例患儿服用,其中近期治愈及远期治愈患儿分别有30例及27例,可见该中药方剂治疗夜啼症效果较高。


   2.1.2中医食疗法
   以中医食疗法治疗小儿夜啼症不仅安全性高且利于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法下受药汤较苦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儿不愿意服药,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现象的出现,以中医食疗法治疗夜啼症较为注重随症加减,即结合夜啼症具体表现形式对小儿实施针对性食疗法。(1)脾寒气滞:该证型是一种虚症,此证型下小儿会表现出面色发青或发白、大便较稀以及四肢欠温的不良现象,具体表现为小儿喜欢蜷缩着睡觉,且会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腹部位置,面对较热的东西通常会表现出舒服现象时就是脾胃虚寒的表现。针对于此证型的小儿可给予其干姜大米山药粥,取50g的大米、20g的山药及10g的干姜,将以上三种食材进行煮粥喝,每日3次,此食疗法可以起到温补脾阳的功效。(2)心经积热:该症状下小儿有心火且肠胃里有积滞,进而导致其出现夜啼现象,对于该证型的小儿来说,其大便中通常会有嗳气以及酸味现象,且大便中可能含有一些未消化的食物,同时小便发黄。针对于该证型的患儿,可给予其竹叶灯心百合汤,即取20g的百合及10g的灯心草与竹叶,再加入适量的冰糖,熬煮后每日喝半碗,若患儿还存在湿气现象,可适量加入薏仁;若其大便很干燥,可适量加入白萝卜片;若大便存在有酸腐味,可加入5g的炒麦芽、山楂以及神曲。(3)惊恐伤神:小儿很容易发生惊吓现象,白日里被吓到,就可能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啼哭现象,此时小儿常常表现为神情不定、脸色煞白或者是声音或高或低。针对于此证型的小儿,可给予其钩藤酸枣仁莲子汤(见图1):取10g的枣仁及莲子,5g的钩藤,加三碗水,用凉水煮开后每次饮半碗,进而起到安神镇静的效果。
   图1钩藤酸枣仁莲子汤
   2.2外治法
   2.2.1脐疗法
   临床经验方显示,将朱砂及琥珀研磨细后在小儿睡前涂抹于其脐部位置可便于缓解夜啼症。另有方法显示,将7粒黑牵牛子研磨细后用温开水调制成糊状,并在睡前敷于脐部可起到止哭的效果,若在此基础方的基础上将珍珠粉、朱砂及牛蒡子共同研磨细填于脐部,可有效缓解因惊恐或者是心肝蕴热所造成的夜啼症且效果明显。
   2.2.2针刺法
   在有夜啼症小儿的中冲穴位置使用毫针或者是三棱针进行点刺可起到良好的止啼效果,临床经验显示,使用毫针在小儿印堂穴位置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后有效的缓解了小儿哭闹不止的情况。少冲、关冲以及少泽穴位有清心泻火以及镇静安神的功效,以三棱针对这三者穴位进行点刺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止哭效果。研究报告显示,对118例小儿夜啼症者使用梅花针在其神门、华佗夹脊穴以及三阴交穴位处进行反复性叩刺,施针1-5次后所有患儿均治愈,对上述穴位进行叩击可有效起到调和气血及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进而产生安神宁心的治疗效果。
   2.2.3推拿法
   以推拿法治疗小儿夜啼症可对其自身机体机能状态进行激发,利于调节其机体脏腑功能,起到平衡阴阳以及神气充盛的治疗效果,以推拿法治疗小儿夜啼症灵活性很强,不论患儿属于那种证型,实施推拿法后均可起到良好的疗效。
   结束语:以中医治疗小儿夜啼症可采取内服及外治两种主要手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应尽量选择推拿或者是脐疗法来治疗此病,以便于保障治疗安全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