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朗
惠安县紫山中心小学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要努力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然现实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往往是采取多布置作业加强练习,通过机械重复训练让学生得以巩固新知,提高学科教学成绩。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课后活动或休息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实现学生“减负”与“高质量教学”的双赢,我认为目前迫切需要大力倡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不让学生做“刷题机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数学“高效课堂”的内涵,从学科知识学习的角度理解,我认为“高效课堂”最核心的要义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尽可能印象深刻,即为“大印象”数学观。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才能做到在课后完成轻度的作业量就能巩固、掌握新知识。
那么如何做好“大印象数学”,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这里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一、创造性使用教学例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教学例题是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知、应用新知的引线、导火索,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老师发扬创新精神,能创造性地使用课堂教学例题。
在不偏离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例题的选用重点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知识“生长点”。“教学例题可以是书上的原题,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自主设计”。
二、适度使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课件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色彩斑斓,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容量,较好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强了趣味性,提升了教学实效。
但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地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华丽、热闹的媒体展示分散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致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踪影印象浅显”(一位数学特级教师如是说)。况且,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的课件经常是网络上下载下来的,未能贴近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缩短思维过程、加大教学容量的工具”“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
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不应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要尽可能把每节课的核心数学知识提取到现实场景中加以呈现。
三、加强实物教具的演示引导
直观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的实践证明,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比较稳定,记忆比较牢固,同时直观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引出数学结论,在抽象的数学结论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数学结论。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然而近几年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许多老师对直观教具的理解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往往把多媒体课件上的直观图片、画面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直观形象”“直观教具”。
数学教学中传统的直观教具概念更多的是指向实物教具。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开发制作和使用实物教具,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深化记忆。如实物教具的1立方厘米与多媒体课件(屏幕)上的1立方厘米、实物教具的500毫升水与多媒体课件上的500毫升水,学生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像我们在电视、手机上看长城,你盯着屏幕看100遍的长城,也不如亲身去长城游览一次印象深刻。“言语直观和模象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四、重视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不提倡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多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可加快新知识内化的过程,并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测量”时,可以组织学生测量书本、课桌、铅笔、黑板、教室等;教学求“浸没在装水的长方体容器中石块的体积”时,可以拿一个有刻度的长方体容器,装上水和石块,反复提起和浸入石块让学生观察变量与不变量;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可以拿空的牛奶包装箱子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教学“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或三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若干单位的问题”时,可以把原长方体表面积涂一种颜色、新增表面积涂另一种颜色,让学生多次做截断、复合实验,反复观察,深刻理解,发展思维。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手实践、观察、感悟,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知识的理解、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原理,扎实建构知识延伸点,并逐步强化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五、不拘成规创新“大印象”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算理,如何让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新知识原理或算理的基础上尽量多地消化、吸收新知识,生成“大印象”,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适时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固有的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结构。
对于一些抽象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如上例中的求“浸没在装水的长方体容器中石块的体积”等,我们教学中要预留更多的时间重复做实验,让学生反复观察、理解算理,不要拘泥于常规课堂教学结构、环节;又如我们在教学用竖式笔算乘法、除法时,积或商要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学生虽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探究学习,但这种高抽象度的知识概念课堂上不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慢慢消化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再如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复习除法的商不变规律作为教学新知识前的铺垫三五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对于知识巩固练习中易错的题型及数学教材每册各单元或章节中特别重要的难点知识,有时可以设置专课进行突破,如“单位1”概念、“位置和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