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复合颈浅丛在高龄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 杨柳
[导读]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麻醉在高龄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杨柳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4091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麻醉在高龄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共30例锁骨骨折病患作为分析对象,全部病患均接受手术内固定术方案治疗,依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研究组15例(予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1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病患镇痛镇静效果及临床苏醒指标情况。结果:两组病患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Ramsay评分高于参照组,SA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麻醉可进一步提高老年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有效提高其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颈从臂丛;锁骨骨折;麻醉
     锁骨能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连通人体躯干及上肢,作为唯一性骨性支架,处在人体浅层位置,皮下,遭受强烈外部撞击后会导致骨折。若病人产生锁骨骨折,会导致畸形、皮下淤血及肿胀等情况[1]。但随着各种类型的外伤及交通事故等风险因素的增加,使得锁骨骨折发生率较高,已占全身骨折的6%。因锁骨在人体神经结构分布比较繁杂,而神经阻滞作为现阶段一项常见麻醉治疗方案,麻醉的效果与麻醉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2],鉴于臂丛与颈从的相互支配使得锁骨四周神经阻滞疗效不佳。本文特展开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麻醉在高龄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共30例锁骨骨折病患作为分析对象,全部病患均接受手术内固定术方案治疗,依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研究组15例(予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1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男8例,女7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69.30±4.91)岁。参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69.80±3.37)岁。排除标准:产生器质性病变、肾肝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病患均进行内固定术手术方案治疗,术前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参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师使用超声探头详细扫描病患臂丛肌间沟区域,再自尾向头部缓慢扫描,待超声显示结果理想后,予以平面内技术,自外向内进针,回抽无异常后,继续对患者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5ml。
   研究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如同参照组,予以超声探头对病患胸锁乳突肌外缘处扫描,并纵向扫描乳突以下区域,选取病人胸锁乳突肌的后院中部及静外静脉相交处下0.5 cm处作为穿刺点,刺入22G穿刺针,等针到达C4横突处出现酸胀感时将其撤回少许,吸收血液及无脑脊液后向其中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5ml。
1.3 观察指标
   1.3.1统计并记录两组麻醉苏醒指标及镇痛镇静效果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
   1.3.2分析并对比两组术后24h时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躁动评分。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估,VAS得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对比,Ramsay量表分值范围为1~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镇静效果越显著。患者的躁动情况以躁动评分量表( SAS)进行评估对比,该量表得分范围1~7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躁动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
   以Statistics 22.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计数资料以(±s)、[n(%)]描述,组间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t、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苏醒指标对比
   两组病患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  讨论

   锁骨骨折主要发病因素为病人受到间接性或直接性暴力,通常呈骨折、畸形、肿胀等现象,还可能导致与其相邻的关节及胸锁、肩锁分离[3]。鉴于此,临床通常选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人体自身的锁骨、肩部区域大多因肩胛、腋神经及上神经相支配使其四周组织变得繁杂。传统的单一臂丛神经阻滞情况存在许多不足,较难注入药物、神经阻滞不齐全,病人常感不适[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患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Ramsay评分高于参照组,SA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果显示,两组苏醒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研究组病患复合麻醉在镇痛镇静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单独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白玲[5]等学者通过对10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予以相同研究发现,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4.12% VS 72.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3.92%,VS 13.73%),差异均明显(P均<0.05);在切皮时、骨折复位时观察组 SBP、HR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呈现为逐步上升状态,差异明显(P<0.05)。本研究在白玲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该类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麻醉可进一步提高老年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有效提高其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茜,黄平.超声引导下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广西医学,2020,42(9):1085-1087,1109.
[2]王兴高, 张四荣, 罗永温,等. 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026(011):140-143.
[3]钟文霞. 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麻醉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20,11(1):18-20.
[4]朱海洋, 肖亮, 黄金玲. 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0,3(15):36-37.
[5]白玲.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 2020, 028(006):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