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徐永雄
[导读]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课堂上很难专注,往往上课10几分钟后就不专注了,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
        徐永雄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摘要】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课堂上很难专注,往往上课10几分钟后就不专注了,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本篇文章就如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探索;乐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课堂上很难专注,往往上课10几分钟后就不专注了,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如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呢?
一、创设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这一节课中,我一开始设计的“小魔术”: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老师是一个魔术师,你们相信吗?学生回答:不相信,这时我便指出那好,既然你们不相信,下面老师就用计算器变一个魔术来证明。随便请一位学生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别说出来。假如你喜欢的数字是3,就输入9个3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学生说出数字后,教师很快猜出数字。学生非常好奇,接着告诉学生是不是很神奇?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只要大家努力探索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也会像老师一样成为一名“魔术师”。通过这个情景顿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在进入新课学习中学生不知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探索的状态中,教师适时引入计算器。在探索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这时引入计算器省时省力又精确,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发现新的规律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成力主动的创造者、发现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顾问,在适当的时机引领学生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整节课自始至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涵的美,就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 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 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生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在课堂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氛围中津津有味地品尝教师精心制作的美味大餐。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2》这节课教学中我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运算定律,你会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商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上提出了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采取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汇报、集体订正等方法来探究新知。在探索新知中,学生很容易说出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通过讨论,探究出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叙述更简明、易懂、易记,也便于应用。在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自然而然地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合作交流”作为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与以往的学习方式不同,交流能促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节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玩一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小卡片。问:同学们能不能用两张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图形出来,看看拼成什么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拼成新图形后,仔细观察并比较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新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各部分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