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探究法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吴晓轩
[导读] 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扩展,涉及更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中职阶段的学生在数学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吴晓轩
        天长市工业学校,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摘要: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扩展,涉及更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中职阶段的学生在数学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经验,对于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教学;分层教学;应用研究

1.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分层教学,即为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综合考量,划分相应的不同层次,以针对性教学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共同进步。分层教学不仅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且以与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施教、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更加提高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在将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相结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准数学学习的切入点,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其数学思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推进分层教学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需教师改变以往的为教而学、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将一概而论式施教向针对性、多层次转变;另一方面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并注重对阶段性学习的评估和调整,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在掌握数学学习技巧的同时,具有方向感。此外,教师还需注重鼓励教学,认可学生的小幅提进式自我成长和学习进步,使其在层次升级中产生数学学习的获得感和喜悦感,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学习体验,为深入教学奠基。

2.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策略
        2.1目的明确,简化教学任务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在课堂开始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班级内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良莠不齐,数学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对教师制定教学进度和教学流程会带来一定的困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按照学习情况分为不同的小组,同时对教学计划也做出分层处理,从而满足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学负担。
        例如,以“等差数列”这一章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材内容分成不同程度,在有限的一节课中,后面的学生要掌握等差数列的公式,求积和求和等基础方面的知识;而中等生在此基础上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前面的优等生更是要展开拓展练习,将等差数列同等比数列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熟练运用等。教师在教学中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有所得,当有了成就感之后,学生便会对数学的学习更为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
        2.2知识点分层,增强教学灵活性
        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往往比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地控制与监督,从而督促学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促进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其一,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主,比如角的概念的掌握、弧度制、三角函数的定义等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三角函数的奥秘。其二,在上课环节,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预习的基础知识,在经过点拨之后将他们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深层的、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学会以“数形结合”的思维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通过整理分层教学内容,有效地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3安排分层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在制定了分层教学的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需要安排分层训练,同时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质量都要合理得当。值得注意的是,数学的学科性质就表明这是一门需要通过习题训练的科目,不可否认的是,“题海战术”也有其一定的道理所在,如果学生只“学”不“练”,很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难题不会做、简单题做不对。因此,教师要安排分层训练,增强教学灵活性,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层层递进,从做题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要多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比如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奇偶性、单调性的练习,基础练习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回忆起课上所学的知识,并且找到其中的规律性。

3.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3.1保证层次划分的科学性
        在促进中职数学的分层施教创新发展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关键一环。教师应避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单一式分层,应结合其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性格特点,综合进行分层教学。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这一章节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差等生,要求能够理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定义,概念以及其函数形式;针对中等生而言,要学会运用函数的图像求解函数取值;针对优等生而言,目标更进一步,要求学会研究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探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全面的得到发展。充分给予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让差等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同时鼓励不同层级之间的相互协助,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3.2确保施教的层次性
        在对学生划分层次后,教师还需注重施教的层次性,以促进不同能力学生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对“集合”这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不妨制订出以下几项内容:第一,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第二,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在为学生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在课堂上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这些知识点展开互动、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学习认识。当然,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针对“集合”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并构建出必要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施教“层次性”,促进教学面向全体。
        3.3对学生的评价分层
        面对不同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的学生,教师的评价也应是多元化的。例如:在“圆”的学习中,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的学生,若其为C层学生,教师应在班级中对其学习进步给予赞扬;而对B层学生,教师还应引导其延伸思考,能够辅以逻辑证明,并及时对其发散学习加以肯;对于A层学生,除了应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教师还应注重对其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其运用垂径定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对其施以激励教育。避免一概而论评价使A层学生产生骄傲心理,B层学生感受不到存在感,C层的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应及时看到不同层次中学生的成长进步,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认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

结 语: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不仅应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具有生本理念,更需走近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为分层教学夯实基础。通过动态化调整分层教育,保证学生处在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层次中学习,并鼓励其不断向“最近发展区”上升。进而以构建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突出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根梅.中职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7(11):91.
[2]尚红梅.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数理化学习,2017(08):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