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解——拓——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谈数学绘本教学四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宋婷婷
[导读] 数学绘本教学越来越被人重视,并成为课堂“新宠”。
        宋婷婷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摘要]数学绘本教学越来越被人重视,并成为课堂“新宠”。如何将数学绘本与数学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呢?笔者以《圆的认识》为例,从选绘本、读绘本、解绘本、拓绘本来谈数学绘本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数学绘本   课堂教学   运用
        
        随着大阅读时代的来临,人们对阅读素养越来越重视。数学绘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我们梨花开”,飞入“寻常”的课堂,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座上客”,甚至“贵宾”。如何让理性的数学与感性的绘本在课堂上擦出美丽的火花呢?下面以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圆的认识》为例,谈谈数学绘本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选好绘本,整合教材
        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绘本只有与教学内容“门当户对”,才能“情投意合“。目前,数学绘本读物琳琅满目,如何“淘”到最适合的绘本,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练就一双识绘本的“火眼金睛。
        《圆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内容,前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后启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圆,对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仅限于直观认识,会用圆形物体描圆。如何用好学生对圆这个图形的现实积累,完成圆的概念建构呢?教材中使用套圈游戏导入,大部分教师照搬教材情境,学生在被动中学习,主动探究欲望不强。如何让探究的过程变
        得我生动有趣呢?
        有关圆的绘本有很多,比如《圆》(丫丫绘本故事)、《圆白菜小弟》,《咕噜咕噜圆PK赛》等。其中《咕噜咕噜PK赛》这本数学绘本,与“圆的认识”教材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绘本的大致内容是:图形村的咕噜咕噜圆与多边形比折、比滚、比周长,比面积,各有输赢。绘本将圆的圆形、对称轴、圆的面积、周长等知识融入PK赛中,生动的故事,精美的图片,完整的圆的知识,跟教材内容简直是“绝配”。于是我将“绘本”进行彩印装订,让我的绘本教学成了“有米之炊”。同时,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与整合,改变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认识圆,在有趣的操作中建构圆。
        二、阅读绘本,感知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学生读同一本绘本,能读出不同的“数学”。个性化的绘本阅读,多了趣味、少了枯燥,多了自悟、少了灌输,多了灵动,少了呆板,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学习的成果也将“五彩斑斓”。
        1.导读绘本
        阅读的欲望是产生阅读的动力,所以在开展数学绘本每一本书阅读课之前,可以通过封面导读、情节导读、悬念导读等方式,开展导读推荐,起到 “窥一斑而更想知全豹”之效,激发阅读欲望。
        绘本《咕噜咕噜圆PK赛》,我是这样导入的:图形村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大家都嘲笑形状特别又没有角的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绘本《咕噜咕噜PK赛》会告诉你想要的答案。精美的插图,有趣的故事,学生阅读绘本的欲望被充分激发。
        2.阅读绘本
        数学绘本往往是知识线和故事线齐头并进的,借助故事线,读懂其中的知识线,这是绘本阅读的实质。如何提高数学绘本阅读的效率呢?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如让学生填写相关的阅读反馈单、复述绘本故事等,让学生读得准,读得深。
        将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到最佳值后,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填写阅读反馈单,学生交流“我的发现”,提出“我的困惑”。学生的问题是多而杂的,我根据教学的需要。

梳理出重点探究的三个问题:圆有哪些特征呢?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何画圆呢?
        三、理解绘本,探究特征
        “蜻蜓点水”式阅读或者“纯文学性”的绘本阅读,是数学绘本阅读“陷阱”。如何避免让学生掉入“陷阱”而无法自拔呢?那就是需要从中提炼数学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去理解性地读绘本,从绘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由阅读到理解,由知识到实践,由感知到实践的升华。
        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以梳理出来的三个问题为导向,分别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去操作,如此,学生对圆的感知,就实现了由表及里、逐层递进的积累。
        活动一: 圆有哪些特征呢?
        我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给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圆,运用已有的平面图形学习经验,在折、画、量、比等操作中发现圆的许多特点。借助学生的观点,趁势明晰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线都交会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圆心;从这个点到圆上的每一条折线的长度都相等,叫做圆的半径;连接圆上两点并通过圆心的折线长度也都相等,叫做圆的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
        随后,我引出《墨经》中的论述: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即圆心,”同长“即半径。墨子的发现早了西方人1000多年,进而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实现数学知识到数学文化的跨越。
        活动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在引导学生探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环节中,我采取小组合作方式,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学具代替车轮,将”学具车轮“沿直尺的边滚一滚,在学习单上画出中心点滚动的痕迹。接着,我播放微视频,通过对比观察,更直观地发现:圆形车轮的中心点到底边的距离处处相等,都等于半径,滚动最平稳。
        有趣的操作、深入的探究,既运用绘本的知识,又结合已有经验,生活常识,在运用中解读圆,感受数学之用。
        活动三:画圆中感受圆
        在画圆中感受圆的特征, 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但绘本并没有画圆的内容,我将绘本与教材融合,增加这一环节。
        首先让学生尝试非正式方法画圆,学生借助现现场有的手、笔、绳等画圆,但画出的圆可能不那么“完美”。正是这种不完美,促进了学生去比较、反思,在交流中初步发现:画圆时要先确定一个圆心,再从圆心起确定一条固定长度的线段,使线段的另一个端点绕圆心旋转一周。
        接着用圆规画圆,在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画圆,鼓励他们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循环往复中,总结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观察发现他们画出的圆,位置不同,大小不一。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延伸绘本,拓展迁移
        绘本读完了,课也上好了,绘本的“桥梁”作用已经充分发挥,是不是绘本可以“功成身退”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数学绘本的作用并没有随着课的结束而“终结”,而是可以继续发光发热。我们可以让学生续编续绘数学绘本,甚至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自己创编绘本,进行交流分享。在将数学知识形象化、故事化的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圆的认识》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顺势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续编咕噜咕噜圆与多边形比周长,比面积的故事,并以绘本的形式进行续编。由于有原绘本情节与图画作铺垫,学生把圆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化为故事,化为画面,学生兴趣盎然。
        “小绘本,大天地”,数学绘本巧妙地对学科进行整合、融合,语文学科的“感性“,数学学科的“理性”,美术学科的“审美性”,都在数学绘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当之无愧的“跨界高手”。把数学阅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给孩子们打开另一扇学习数学的窗口: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突出数学有趣好玩特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绘本教学前景广阔,而对数学绘本教学的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绘本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资料:
        1. 张帆.数学绘本教学,让理性数学邂逅感性图画[J].数学教学通讯.2018.10;
        2. 刘美红. 秀出绘本主旋律,凸显课堂好声音[G].时代教育.2018.12;
        3. 刘美红. 探寻小学数学绘本的有效阅读之路[G]. 新课程. 20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