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田果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向前发展,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社会领域转向教育领域,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田果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向前发展,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社会领域转向教育领域,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刻剖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正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关键词:新媒体;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客观存在的历史、罔顾历史事实为基本特征,是当前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重评历史”之名在国内传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借助网络扩大了其生存空间。以所谓还原历史为幌子,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丑化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人物,企图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活跃在网络空间的群体之一,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正处于历史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和煽动下,很容易受到影响,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股错误思潮从社会领域渗透到大学校园,严重干扰大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和危害。因此,需要深刻剖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正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做到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一、历史虚无主义用唯心主义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西方哲学传统认为,本体问题即存在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对存在这一哲学范畴有不同定义,因此它们在本体论问题上有不同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验证是符合中国国情,也是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物和事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刻意选取历史片段或碎片进行恶意诋毁,用唯心主义来进行解释,这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手段﹑与科学认识论背道而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无论在课上或者课下,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
            二、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网络娱乐化传播消解历史认同感
        大学生是当前使用网络新媒体的高频率人群,追求娱乐、崇尚自由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他们对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词语或网络娱乐事件保持高度的“热情”。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网络传播,对社会历史进行任意地拼凑和解构,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贤的英雄行为进行粗暴地恶搞与歪解。他们用所谓的诙谐语言调侃历史事实,用过分的特效技术夸张革命战争,使得真实的英雄人物与革命历史变得更加模糊与不确切。当前大学生以“00”后为主体,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对革命和战争的年代没有深刻的体会,大多通过各类书籍、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等间接方式了解我国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虚拟的网络随意篡改国家历史,颠覆事实的历史形象,将历史娱乐化、低俗化甚至媚俗化,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精神的误导,使大学生们对历史认同产生危害。
        在舆论相对集中和思想多元化冲击下的虚拟网络空间,一部分大学生在不良情绪或言语的诱使下,在误导之下宣扬个性的自由,通过理解偏见放大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矛盾,在聚集的“网络暴力”的群体中,相互辱骂发泄,呈现所谓“真实的自我”,追求片面理解的自由民主。

而别有用心者则利用大学生对社会的不满和灌输所谓的西方价值观,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宣称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为两者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更胜一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有传播的蔓延势头,须坚持主动积极应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从本质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历史虚无主义降低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民族精神是有效凝聚民族群体之间相互认同的重要的基础,更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正是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华文明才得以流传至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的深入,国与国之间依存程度空前加深、交流频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利用网络、媒体舆论大肆宣扬和推行所谓的西方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功利主义等思想,别有用心地构建西方的话语体系;美国政客发布不实消息编造一个又一个政治谎言,利用一切机会“孤立中国”“污名化中国”,企图利用其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力对我国青年进行价值渗透冲击着爱国主义。在此舆论压力之下,我国依旧稳稳地维护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血脉、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这需要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与日俱增和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试图利用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特征来随意捏合拼贴历史,肆意篡改历史情节、蓄意抹黑英雄人物和丑化领导人,歪曲和夸大某些历史现实问题激化阶层对立情绪,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从历史发展进程中完全孤立出来,进行片面的认知和贬低,在网络媒体中形成舆论力量进行误导。阻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干扰,这些带有歧视和贬低色彩的行为作为荼毒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要手段,将大学生对客观历史事实的认知和判断引入歧途,进而消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根本上切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路。
        四、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分布在“00后”,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可以说是未成体系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网络媒体等传播手法,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随意剪裁和重新解读来误导大学生的历史认知,导致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产生错误态度以及人生观、历史观的混乱,推崇历史人物主观选择历史的观念,甚至把矛头转向为抹黑我国重要领导人和人民英雄,放大党在建设实践探索中的某些失误,并将这些失误归结于道路和理论的选择错误,这些无疑在减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质疑。
        通过分析得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复杂的网络舆论和错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危害和影响,同样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立足岗位,坚守初心,通过课堂和课下进行引导,利用好社会实践加深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才能帮助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本质,洞察真理,去伪存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误导,才能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陈志环.网络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与治理——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J].新疆社科论坛, 2017,01.
[2]杨万贺,任新玉.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中青年学者论坛,2020,08.
        [3]刘明石.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及对策探究[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16,04.
        [4]邹家伟,郝敏杰.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思想政治,2020,11.
         作者简介:田果,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