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素养的培育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唐泽湘
[导读] 历史学科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对史料的理解等。
        唐泽湘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五星学校 423000
        摘要:历史学科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对史料的理解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描述好历史进程,就要善于引导其从时间和空间出发,在关联对应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史实。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引言
        时空观念是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事物,探索历史规律必备的重要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素养真正落到实处,是每个历史教师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而,一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使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时空观念素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1 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时空观素养的重要性
        历史时空观念包含历史时序观和历史地理观两个基本观念,要求学生在分析历史事物时,能将时间因素和地理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和分析,培养良好的时序分析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良好的时空观念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学生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将历史事物置于较长时间范围和较大地理范围内考察,探究史事的发展演变,分析历史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历史学基础知识,突破历史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梳理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发展脉络,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物之间的时空联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事物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 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的培养策略分析
        2.1 创设时空情境,培养时空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是死记硬背完成的,很容易长期出错。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与枯燥的文字讲解相比,运用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引导方式,既能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又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培养时空感,从而提高历史的核心素质。例如,历史内容“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变化”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风俗习惯和物质生活的变化,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在回顾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时空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衣、食、住、行三个阶段,如: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中西风格并存,传统服装与现代服装并存,男装: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女装:旗袍(新旧);第二阶段: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国休闲装,女装:列宁装,女装,中国休闲装;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世界接轨,服装从基本的御寒到美观大方的变化,各种服装层出不穷。通过时空情境的直观展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件中播放不同的服装,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大致时期,开展“与时空对话”活动,让学生畅谈时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等,通过选择服饰反映政治环境和人的心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指导饮食、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教学。在创设直观情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时空观念。
        2.2 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或心灵图,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部分构成。思维导图是以历史知识的重点内容为核心,利用关键词作为联系,将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树状图形或结构图表。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繁琐的历史知识点,厘清历史事件的基本线索,探讨历史变迁的背景和原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完一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单独绘制思维导图,整理一课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然而,对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的专题,学生单独绘制完成专题复习的思维导图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可以在历史教师的指引下总结归纳知识点,由师生共同完成专题复习的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以“古希腊罗马民主和法制的发展演变”为题绘制一个树状思维导图。树状思维导图的两条主线如下: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演变;二是古罗马法律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说,注重史料的学习和解读,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质的基础,是提高各项能力的前提。
        2.3 关注价值观引领,提升历史解释效果
        培养学生的历史阐释素养,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材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比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教学,就是基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新中国建设做准备。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有关知识。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是一个政党好,还是几个政党好?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多方比较好,可以互相监督,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和争取民主的精神,发挥了历史的教育价值。
        2.4 创新教学手法,构建趣味课堂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关注概念讲解、教材解读、大事件梳理和课堂练习,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没有情感、没有温度的。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应是鲜活、有趣的,不应是枯燥乏味的,否则,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鉴于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有趣的教辅工具和素材来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参与到学习中。例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让学生对问题、成就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实物、多媒体等来开展教学,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先利用一些故事来进行导入,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建设中所走的弯路。在讲述党和政府为了民众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当时民众“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图片、宣传画,凸显群众的可爱和党的伟大。
结束语
        时空观念是学生正确理解、叙述和解释史事的重要观念。历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时空观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手段、运用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时空观念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还要合理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制时间轴线、历史地图、历史年表、思维导图等,梳理历史知识的基本脉络,启发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和解释史事的延续与变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增强时空观素养。
参考文献
[1] 方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90.
[2] 周冬梅.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途径[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3):79+81.
[3] 陈祖华.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5):27.
[4] 曹大梅,张秋生.谈历史时空观素养的考查与培养[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6,(06):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