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周斌1 ,艾玲2 ,王坤阳3
[导读]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其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与改革各个环节、方面,从而营造“大思政”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目标
        周斌1 ,艾玲2 ,王坤阳3
        1廊坊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现代服务系,3廊坊师范学院,校党政办公室,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摘要:“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其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与改革各个环节、方面,从而营造“大思政”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目标,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一致、教育内容递进、教育作用互补。这些都为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基础。
基金课题:2020-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0GJJG608)“‘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在开展一切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保证每一名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与“树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而“树人”又是“立德”的前提条件。“立德树人”统一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立德树人”聚焦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与改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升,坚持德育、智育相统一,坚持理论、实践相统一,坚持全面与个性相统一。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讲是一种教育观念,其目的是在“树人”的过程中“立德”。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锻炼,相对于其它通识性课程来说,更关注学生思维认知与技能实践,是学生专业知识、文化素质、思维认知、专业技能、创新思维、担当意识等多元化综合素质的融合平台,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引导,是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二、“以学生为中心”是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出发点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整体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归纳起来包括:基础需要的全面发展、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个性需求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四个部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对人的促进发展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满足人的基础需求,能够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能够促进个性化发展,能够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现实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创新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思维、塑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途径、创新精神是动力、创新能力是目标。这创新四要素,都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又回归于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课程相对于其它公共课程来说,更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与个性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教学过程既要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需求,也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针对不通学生个体还要开展个性化引导,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实践以及职业道德的规范上。

这些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维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同向同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协同效用。
三、教学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化的着力点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到创新创业课程中讲授,形成一堂课两张皮的情况。要充分把握课程本质与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形式等方面深入剖析,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互融互通的着力点,让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化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上是一致的。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导向,保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具备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民族复兴大任、服务人民群众生活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教育,是树立大学生争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课程,包括自我认知、生涯规划、职业选择、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多个层面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自我认知的标准、生涯规划的依据、职业选择的方向、衡量价值的尺度、评判是非的准绳,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人生逻辑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四、打通一、二课堂界限,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的切入点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为我们为谁培养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都是育人,培养创新思维、创业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创业理想,锻造创新本领、创业技能,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由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学重心由知识讲授向以人的全面发展转移,遵循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实现课程服务学生成长的个性化发展。
        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丰富性、多样性、广泛性,也同样具备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高校,第二课堂同样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因此,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让创新创业教育从教室内走出来,让课程思政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走进党团日活动、走进学术科技竞赛、走进学生生活服务社区、走进社会实践与技能实训,在校园内外营造体验式创新创业教学环境,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导师培养、团队互助、以赛促学、创客中心实习、创业孵化器实训,构建一个引导——萌芽——培养——互助——孵化的完整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人生目标规划,在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下健康成长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与落脚点都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命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还能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端正思想态度,在个体发展和国家需求间寻找到平衡点,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接班人,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是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冯林主编.《大学生创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
[2]  张凌燕著.《设计思维——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3]姚 远,吴 放.“立德树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引领研究———以嵌入理论为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90-94.
[4]李 敏.论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学理内涵[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2):179-184.
作者简介:周斌 1981.10 ,男 ,汉族 ,河北省沧州市 ,硕士研究生 ,廊坊师范学院 ,讲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艾玲 :1988.5 ,女 ,回族 ,河北省石家庄市 ,本科,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讲师,思想政治教育 ;
王坤阳 :1985.12 ,女 ,汉族 ,河北省张家口市 ,硕士研究生  ,廊坊师范学院 ,讲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2020-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0GJJG608)“‘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