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李宏伟
[导读] 体育活动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多方面影响,比如在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等方面。
        李宏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4团中学  835214
        摘要:体育活动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多方面影响,比如在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等方面。部分学校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内容单一、考核方式片面以及教学形式缺乏趣味性等情况,对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存在较大不足。对此,需要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发展情况,对体育教学实施相应的改革,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良好教学指导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趣味性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安逸,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课外生活上,更加倾向于电子娱乐活动。若在小学的教育阶段没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则容易使其缺乏良好的身体锻炼,而使得体质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二、小学五六年级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体育课程具有较高的参加意愿,但由于运动基础薄弱、早期缺乏相应的运动积累以及相关原因等,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较高兴趣的同时,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和活动中,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体育活动作为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小学阶段部分学校没有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主要以学生的文化课程教育为主,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忙于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则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也使得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能力培养以及锻炼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阶段,其主要的阻挠因素在于对体育项目的不熟悉,以及运动能力较差等。部分学生由于不熟悉或者身体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参与意愿较低。
        此外,影响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因在于训练周期缺乏连续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学习到一定运动技巧,但由于体育课程的开展间隔过长,使得学生在第一次学习中所领悟的运动技巧、学习兴致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影响。另外,体育课程设置的课时较短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上可以就看出,部分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课时设置以及教学质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使得学生难以对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体育活动优化思路与学生运动兴趣调动策略
(一)以考核为核心,调动学生自主性
        体质健康的培养与提升,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质量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当代小学学生的体育教育而言,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基础的运动技能是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放任性较强,在学生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没能给予正确引导,使得部分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于教学环境,运动技能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身体素质作为评价一个人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其为教学考核项目,同时制定一套详细、明确的身体考核制度,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情况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体育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使其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主动参与至教学活动中。

[1]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案
        身体素质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耐力、爆发力以及身体柔韧度等,在体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在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等项目上,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一方面确保学生可以得到针对性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对此,可通过以下教学方案酌情实施:
        第一,加强基础锻炼。大多数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与身体素质有关,若缺乏基本的耐力、爆发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则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展开,并且容易在相关运动项目中受到身体损伤。对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锻炼。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对基础锻炼不重视、教学监管不严密的情况,造成学生在运动的准备工作中出现不充分、不重视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体育锻炼中受伤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基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此,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重视,另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措施,确保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基础能力培养。教学前期可通过慢跑和韧带拉伸等项目,使学生身体的各项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为后续的教学项目开展做好准备。此外,教师应该利用课时的空余时间,向学生讲解基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运动观念上,能够正确认识身体基础能力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相关运动项目,并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实施“翻转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形式上,通过“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能够自发去学习相关体育项目,或者根据自身所擅长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中,亲身示范和讲解。教师应根据学生所讲解、示范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确保教学项目的开展质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转换师生角色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环境中能够结合自身的运动经历、兴趣爱好等向其他学生讲解相关体育运动的技巧,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沟通、交流中,逐步提升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体育教学的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反转课堂”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学生的配合意愿较低等情况,对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形式,或者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使学生能够更加配合教师的工作展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体育教学项目的有效展开。[2]
        第三,实施教学组合。教学组合主要指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指导模式。在课堂的实践互动展开环节,教师可采取分组和分层的教学组合模式,一方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体育教育,该教学资源为不同班级中,身体素质较好、具有相关运动技能的学生。在教学的分组上,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平衡问题,确保每个分组中的运动能力均衡,避免在后续的小组对抗中,存在能力不均衡、竞赛一边倒等局面。此外,分层教学的内容与项目划分,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对相关体育项目的熟悉程度进行分层。若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较高,可在基础性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能力得到良好锻炼;若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较差,教师可在分层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偏重于基础性教学,确保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得到较好培养。最后,教师在分组与分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体能问题,在初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的运动量留有一定余地,避免在后续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施质量。[3]
结语:综上,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模式创新,使学生在原有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展开的意义,同时在行为模式上,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志敏.邵武市城区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的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
[2]李文超,郑准泽.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及兴趣的培养[J].运动,2017
[3]张廷亮.提高小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的教学思路[J].中华少年,2017: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