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慢性胃炎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 何建
[导读] 中医解读慢性胃炎


  何建 
(江油市义新卫生院;四川江油621700)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的一种疾病。实质是各种原因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后,黏膜出现重建,但最终导致重建不可逆使胃腺体萎缩、消失。慢性胃炎是所有胃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其中又以男性患者居主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常见的诱发原因为长期的抽烟、饮酒,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长期使用过冷、过热、过硬、过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患者患病后主要的表现为上腹胀痛、疼痛,恶心、呕吐、反酸、四肢不温等症状。慢性胃炎西医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 厚性胃炎。中医将慢性胃炎分为5种类型即:脾胃虚寒型、肝气犯胃型、肝 胃郁热型、血瘀气滞型、胃阴亏虚型。

   病理病机
   中医认为脾胃乃是身体之本,气血流生之源泉,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胃腑具有主受纳,腐熟水谷宜和降的特性,因此生活中饮食选择不合理,饮食习惯不佳,导致脾胃不运,虚弱,往往成为慢性胃炎的基础诱因,同时再加上外邪内侵、情志伤感等多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脾胃失和、气机不利,最终导致脾胃失养导致发病。研究显示慢性胃病的主要病灶在胃,同时与脾脏、肝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是慢性胃炎的 主要发病机制。还有研究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科学导致脾胃所损,运化失常影响肝脾的正常生理功能实行,导致内脏功能失调,气机不畅导致慢性胃炎的最终形成。根据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慢性胃炎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的病变过程,是一个漫长反复累积的疾病演变过程。同时慢性胃炎的发生与患者所处的环境以及其他感染性因素相关。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疏肝利胆泻热。


主要针对的类型为肝胃郁热型,患者表征为:胃部燥热,常反酸、心烦意燥、口干舌燥、口感无味,少津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患者伴心烦意燥,舌苔黄厚,脉弦有力,并且多数患者合并有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少阳阳明和症。中医治疗宜采用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之法,方用大柴胡汤,此方为在小柴胡汤和大承气汤基础上优化组合之后所成,具外解少阳之邪,内泄阳明热结之效:黄苓15克,大枣四颗、柴胡15克,半夏15克,大黄6克,生姜15克,芍药与枳实各9克;反酸口苦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痛及两肋者加降香、郁金香,水煎服。此症西医临床诊断为反流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联合果胶铋为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疏肝理气和胃。主要针对的类型为肝气犯胃型,患者表征为:上腹胀痛、引及两肋,嗳气、睡少梦多、心烦易怒、脉弦、等,常伴有:口干舌燥咽枯、食欲不振、大便硬干。中医治疗采用疏肝解郁、行气之痛之法,方用柴胡疏肝散:陈皮5克,枳壳5克,芍药5克,炙甘草3克,川芎5克,香附5克,柴胡6克;引及两肋者加用:降香、郁金香,引及胸痛者加:瓜蒌等,水煎服。此症西医临床诊断为食管返流性胃炎,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多潘立酮联合果胶 铋治疗。
   温中健脾降气。此治疗方式主要针对胃脾虚寒型,患者表征为:上腹胀痛、嗳气、喜温喜按、反酸、四肢不温、寒冷刺激加重、面色不华。舌苔显白,脉弦弱。中医治疗采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法,常用有黄芪建中汤:黄芪和白芍各15克,甘草、桂枝、生姜各19克,大枣10颗,饴糖50克,水煎服。若患者多反胃呕吐清水者,可再加干姜、茯苓、陈皮、半夏,缓胃温饮;局部冷痛者加干姜、吴茱萸、细辛;嘈杂吞酸者加黄连、瓦楞 子、乌贼。此症西医临床诊断为慢行浅表性胃炎。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三联疗法以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促进肠胃蠕动,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酸异常分泌。
   活血化瘀行气。主要针对的类型为血瘀气滞型,患者表征为:上腹胀、胃部痛,伴随反酸、寒冷刺激加重等,舌质暗弱,脉弦细。中医治疗宜采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法,方用失笑散,五灵脂酒研,洗去沙土,再取蒲黄、炒香各6克,放置在纱布中,包裹煎煮,成汤剂温服。此症西医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奥美拉唑镁片联合果胶铋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