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刘剩勇 龚杰通讯作者
[导读] 研讨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和预防中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措施。


刘剩勇 龚杰通讯作者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药剂科;重庆409100)
摘要: 目的 研讨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和预防中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选取 2018年2月~2019年 3 月本院没有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前所接诊的 30例口服中药患者作为对照组,把2019年 4 月~2020年4月本院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后,所接诊的30例口服中药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果 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院药物用法,以及用量有误,中药、西药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更好的提升患者口服中药的安全性,临床医生必须认真研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同时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严格规范用药,准确把控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药量等。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预防中药
 中医属于我国古代分析人体疾病以及生理等方面的学科,由于其自身药物毒副性非常低,诊治效果明显等优势,近些年来备受患者关注,同时也在临床中得到实践运用[1]。随着临床治疗和疾病类别的递增,患者口服中药治疗后,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同时出现率明显提高,其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造成明显的痛苦,同时也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成效。为了能够更好的研讨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和预防中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措施[2]。选取 2018年2月~2019年 3 月本院没有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前所接诊的 30例口服中药患者作为对照组,把2019年 4 月~2020年4月本院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后,所接诊的30例口服中药患者作为研究组,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2月~2019年 3 月本院没有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前所接诊的 30例口服中药患者作为对照组,把2019年 4 月~2020年4月本院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后,所接诊的30例口服中药患者作为研究组。一般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处于25岁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36.3±2.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处于25岁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38.9±2.7)岁。比较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均未发现明显不同(P>0.05),可以对照比较。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实施回顾式分析,同时找寻患者所用药方,统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同时研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按照不良反应出现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手段,观察临床应用预防不良反应手段,详细的预防手段如下:首先就是加强中医临床医师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递增临床医药知识考核程度,使得中医临床医师更加熟悉掌握中药用法用量等,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其次就是构建,以及健全院内中药管理机制,加强中药从采购到销售不同环节的监管程度,避免假冒以及劣质中药材运用在临床,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然后就是不断构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口服中药治疗的患者实施电话跟踪随访,如果其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临床医师必须进行详细的记载,同时对患者实施详细询问,调研不良反应出现因素,更好的健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手段。最终就是协助患者,培养合理的服药观念,利用宣传栏等其他类似形式,向患者介绍中药基础知识,同时积极改良患者"中药不会导致副作用,无病也可服用中药保健"的偏差想法。使患者更加科学认知,依据医嘱服用中药的中药性,使得患者更加清楚自行增减药量,以及滥用中药对身体引发的损害[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文研究所涉及数据进行分析核对,然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表示,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表示,结果为P<0.05则说明有意义[1]。
2.结果
 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院药物用法,以及用量有误,中药、西药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两组对比不良发应发生率,存在明显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临床中,口服中药出现不良反应受到不同方面要素的影响,多见性的因素就是用法用量偏差,炮制不合理以及患者自身要素等。中药治疗同常规西药治疗用药措施以及用药量具有明显的不同,中药治疗灵活性相对偏高,不同患者由于自身的体质不同,用药量以及用药方法出现明显的不同;如果患者用药不合理,不但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引发不良反应。科学的用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药物治疗效果发挥作用,另外更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因此患者运用中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必须实施针对性的知识健康宣教,让患者更加认知合理口服中药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其依从性,按照医嘱准确用药。譬如口服中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告诫患者必须进行忌口, 多食用水果蔬菜,最大程度的把控肉类和很难消化食物;多痰患者,最好少食用肥厚油腻食物等[4]。
 通过上文的试验结果可知,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院药物用法,以及用量有误,中药、西药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两组对比不良发应发生率,存在明显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更好的提升患者口服中药的安全性,临床医生必须认真研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同时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严格规范用药,准确把控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药量等[5]。
  中医药材更多都是以矿物等为根本,同时都是选自自然界;中药材很多可直接入药,不过一些药材必须实施独特的炮制加工,清除其自身蕴含的毒性后,才能够进行入药,不然不但没有显著的诊治成效,更有甚者引发不良反应。譬如蜈蚣中药治疗中,存在攻毒散结以及通络止痛的功效,不过由于其自身携带毒性,因此用药前,必须进行独特炮制去除毒性后,才能够进行入药。 因此药剂师必须保持耐心,认真给患者和家属介绍这种药物的炮制措施,同时向患者介绍用药过程中注意问题和禁忌食物,同时把其书写出来,其目的在于防止患者遗漏,引发不良事件。口服中药诊治其用药剂量,必须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入手,不同患者年龄以及体质等要素差异,相同剂量的药物并不是非常满足所有患者需求;例如:麝香, 如果妊娠期女性患者误用后,极有可能引发流产等临床症状;而男性患者使用后,并没有非常显著的不良反应[6]。
 
参考文献
[1] 吴明、王瑞玲、田晓蓓、刘莎.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长寿, 2020, No.397(02):131-131.
[2] 杨莉. 中药针剂所致不良反应情况及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7):234-235.
[3] 牛艳. 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 中外医疗, 2020(22).
[4] 范季蕊, 汪海涛.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预防分析[J]. 糖尿病天地 2020年17卷5期, 64-65页, 2020.
[5] 佘克蓉, 吴玉丹, 王迎迎.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房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02):287-290.
[6] 刘恩丽. 浅谈儿科常见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分析[J]. 科学养生, 2020, 023(002):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