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液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监测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   作者:胡婷 康妮娜
[导读]

胡婷    康妮娜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33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9例)和对照组(279例)。分析:感染组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大,为44.07%,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15.25%。总计培养出细菌株数为9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3株,占68.48%,革兰氏阳性菌29株,占31.52%。年龄≥48岁、糖尿病史、联合化疗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d是血液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8岁、合并糖尿病、联合化疗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d是血液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医院;血液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监测
   血液科是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高危科室,血液科患者临床治疗中可能存在较高的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除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外,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程度威胁,因此针对血液科患者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风险,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现阶段诸多医疗机构血液科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存在严重不足,这不但增加了患者在院治疗的风险程度,还对医院自身医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33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9例)和对照组(279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采用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血细胞形态等各项因素,确定患者的体征,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加强检查患者各项指标,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患者患有血液疾病;②符合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患者在入院48h内既无感染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入院48h后合并医院感染。
   排除标准:①自行终止治疗;②不在血液科感染的血液病成立的患者,而在其他科室;③在标本留样时已经接受了一些治疗措施。
   1.3方法
   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无菌物品、消毒药剂、环境空气、环境物表、医护手指。监测方法按照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附录A采样及监测方法进行;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表,考核项目主要包括:手卫生、消毒与隔离、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医疗废物管理、科内医院感染各项记录、多重耐药患者管理、培训与考核、无菌操作与安全注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表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现场考核和问题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组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分析
   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大,为44.07%,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15.25%。见表1。


   2.3 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糖尿病史、血液系统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表3)。

 2.4影响血液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纳入表3中有差异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统计得出两组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48岁,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17d,分别分析各因素与血液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年龄≥48岁、有糖尿病史、疾病类型为急性白血病、住院时间≥17d、联合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d和白蛋白<3.5g/L是血液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表4)。

   3 讨论
   医院环境相对来说具有一定多样性与复杂性,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均携带不同类型的细菌及病毒,导致各类病原聚集在医院内部环境中,细菌在院内经空气、水、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疾病症状与治疗效果,同时不利于及时、合理、有效的控制患者疾病进展,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宋金艳等研究结果提示在医疗护理全过程中均涉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实施效果的优良能够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尽可能细化各项护理操作细节过程,将各项制度规范落实,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现阶段临床多通过常规管理实现医院患者与医院感染的整体护理,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常规管理相对较为缺乏完整性与针对性,且医院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以致常规干预实现高效管理目标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因此进行风险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当血液科感染的一些风险因素,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希望有助于血液科感染风险度降低,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中开展强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整体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改善医护关系,有助于将护理满意度提升,可见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慧敏,姚素玉.血液科住院病人输血护理风险管理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6):4201+4198.
   [2]肖鸿文,张惠桃,熊皓,李晓明.血液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05):461-466.
   [3]张圣洁,张小琴,周健,张莉,祖璎玲,许青霞,符粤文,房佰俊,李玉富,魏旭东,宋永平.血液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3):32-35+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