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辉 胡德华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其阶段的特殊性、学生的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更应当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方法的适当性。这方面做的好,则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师生共建和谐的班级;做的不好,则学生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抵触,进而抵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教育,不失为一种针对高中生特点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宽容教育;高中教育;教学观
一、宽容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对学生本着宽容的态度。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其阶段的特殊性、学生的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更应当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方法的适当性。这方面做的好,则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师生共建和谐的班级;做的不好,则学生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抵触,进而抵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教育,不失为一种针对高中生特点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宽容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方法
作为人生由幼稚逐渐成熟的阶段,高中生已不再像初中生那样,为求独立而反抗一切,这种阶段上特点决定了高中教育的特殊性。他们能更为充分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内心活动。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在思想行为上就表现为较为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他们自诩比冒冒失失的初中生成熟许多,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矛盾的表现,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困难。要怀着一颗爱心,既要对他们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肯定,又要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建议,还要在态度上让他们乐于接受;同时,在方法上尽量委婉,这样的宽容教育方式能起到很好效果。反之,则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2.宽容教育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教师转变“教学观”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作为群体的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可能还会大大地超过作为个体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教师的教学观须随之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些转变均要求教师进行宽容教育:
(1)由传授观向引导观转变需要宽容教育
传授观认为:教师简单地、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这就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向交流的客观事实,极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引导观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辅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显而易见,引导观是符合新教改要求的。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赞赏学生,以调动其积极性;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达成学习的目标;要以宽容的心态去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人性化的愉悦环境,创建和谐的课堂。
(2)由统一观向个性观转变需要宽容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形成了“大一统”的教学观,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共性掩盖了个性,单方面发展替代了全面发展,部分学生的发展取代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的人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个性化”的教学观则倡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差异能够充分发展,培养多元化的人才群体。在“个性化”的教学观的实践中,宽容教育是其基础。有了宽容,才能真正包容并鼓励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对每个差异化的学生都充满爱心,才能将培养多元化的人才群体落到实处。
二、宽容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中,实施宽容教育对教师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1.宽容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具有爱心
新时代的学生张扬个性,对教师的管理不再是一味盲从,他们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宽容教育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金钥匙。
要做到“宽容”,则首先要有爱心。爱心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具备爱心,教师眼中的任何一位学生也不会是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坏分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教师生命中的一部分。有了爱心,才有了宽容教育的基础,才不会把学生的不良行为误判为不良人格。教师用真心,才能换取学生的真诚。
2.宽容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高中生虽未完全摆脱稚气,但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逐渐成熟,他们强烈渴望获得独立和尊重。针对高中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因势利导,往往能取得学生的好感,进而获取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的认同,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学生一旦判断教师对自身不尊重,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的教育效果也就要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提出的各种看法,无论是针对教师的教育还是教学,无论是深刻还是浅薄,都要认识到他们愿意跟教师沟通,就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一条疏导矛盾的渠道。即使他们的认识存在误区,也可以通过交流加以引导,通过引导化解矛盾。其次,要尊重他们的各项权利。虽然多数高中生并没有成年,但教师仍须尊重的他们各项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才能让学生真正有主人翁的意识。
三、宽容教育的手段
拥有爱心,懂得尊重之后,还需要一系列手段,才能进行宽容教育。归纳起来,教师要学会自控,冷静思考,慎重处理。当然,宽容教育也要讲究宽容的尺度。
1.学会自控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屡教不改,或者直接顶撞,或者形势所逼,教师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大发雷霆,辱骂甚至殴打学生。这样,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使师生关系异常紧张,也让学生看清了教师的严厉外表下的手段的匮乏,从而产生负面的影响。
2.冷静思考,慎重处理
在实施宽容教育时,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沉着冷静,只有冷静的思考结果才是理性而可行的。对于各种突发的较为严重的事件,教师要全面了解情况,然后设计处理方案。方案的设计既要坚持原则,体现公正;又要注意其产生的影响,达到警戒众人的效果;还要兼顾各方面的感受。
3.把握宽容教育的尺度
在开展宽容教育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宽容的尺度。教师在实施宽容教育时,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做到:宽中有爱,宽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并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心中有一杆标尺,时时丈量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与美丑。
四、宽容教育的意义
教师进行宽容教育意义深远,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的意义。
1.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宽容教育,既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又能缓解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并且有利于未来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这样,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学生都会十分配合,无论是课堂,还是班级,始终都洋溢着和谐的气氛,教师在这样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工作,学生在这样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宽容教育能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自省的品质;宽容教育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在进行宽容教育时,也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走上社会也能尊重和宽容他人,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铺平道路。
五、结语
宽容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和高中生心理特点、适应高中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符合新教改和教师转变“教学观”的要求的一种教育方式。宽容教育要求教师要有爱心,并且懂得尊重学生。在进行宽容教育时,教师要学会自控,冷静思考,慎重处理问题。当然,宽容教育也要讲究宽容的尺度。进行宽容教育,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高希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