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达,龙冰雁,唐倩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52000
摘要:在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大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本文将简要剖析高职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建设:教学团队:问题;产生原因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师资团队建设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学是一个互动、整合与实践的过程,用多媒体以及信息网络来辅助教学,符合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团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团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教学问题
(一).过度使用信息化教学
目前,诸如网络教学平台、微视频、虚拟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以其灵活性、可视化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了便捷性与多样性。但是,部分职业院校的老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例如,所有的操作环节都给学生提供视频,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一味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教师没有必要的示范、分析和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辅助、补充、提升的功能,而不是起引领和主导作用。信息化教学不具备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生动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也无法做到及时反馈、答疑、解惑,共同参与分析、讨论等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应正确、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防止过度性使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提供的便捷性和直观性的优点。
(二)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
信息化手段往往具备界面美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乐于使用。但是,正是这种趣味性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上。缺少了这些美的资源,学生就不愿意去学习。此时,信息化手段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微视频作为重要的信息化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特别是教师示范和演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觉性差、缺乏上进心等特点,原本上课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却拖拉与敷衍,抱着反正有教学视频可以观看的心理,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从而学生产生对微视频的依赖性,离开了视频就不会做的现象。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是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不是成为学生所完全依赖的包袱。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僵硬死板
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按着步骤一步步去做,学生就会变成呆板的、机械化的机器。学生甚至于在没有了信息化资源的指导,遇到稍微变通的问题自己就不会解决。相反,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使用。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交流、多样化的过程。如果毫无节制性的使用信息化手段,导致教学过程呆板、机械,培养的学生必然是机械化的产品,没有体现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理念。
二: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中学校问题
(一)重成立,轻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比例的扩大,在校生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师资紧张、师生比进一步扩大。因此,高职院校也开始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在招聘专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从信息化企业聘任部分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建立了数量不菲的教学团队。但是,信息化教学团队成立后,高职院校对于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却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科学的分类和规划。很多高职院校迫于政策压力,会在没有进行深人调查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科学划分的情况下,直接将以前的教研室更名为教学团队,但目标、规章制度及人员结构等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改变,属于换汤不换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成立的所谓教学团队无法做到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基础、个人特点及专业素养、内涵的不同来制定适合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方向,无法进行有效定位。此外,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普通信息化教学团队来说,所得到的资源保障和物质基础还比较有限,导致缺乏相关教学资源设备,校际交流,校企合作等难以真正实现。总体来说,重成立,轻建设的后果是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团队对自身定位模糊、目标不明确,无法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和成果累积将自身打造成为系统化的具有信息化特色的全国优秀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身处轻建设的教师团队中的教师个人也会由于缺乏打造、未找到一个适合个人专业发展的道路而无法得到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重个人,轻团队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比较注重教师的个人培养,在鼓励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教师个人的学历、职称、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带来更多生源。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还不够重视,不能够从整体教学团队出发,从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的规划团队成员结构和每个成员的发展方向、重点,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无法促进教师们的共同发展。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团队成员多达三四十人,结构也不甚合理,导致分工协作有时难以协调,既无法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容易引发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同时也容易造成时间和经费上的浪费,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还有可能会降低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另外,高职院校还需加强成员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减少团队成员借助教学团队的名号申请教学名师等荣誉这类“搭便车"的行为,真正树立教师是教学团队的一员,教师成员要与教学团队共同进步的思想
(三)重数量,轻质量
在政府教育部门的评建引导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开始了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可是,教学团队的数量是增加了,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教学团队的信息化教学工作及成效并不够明显,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有的院校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信息化教学团队的数量越多,对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帮助越大。其实不然,在信息教学团队的培养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数量,而更应该要注重质量,将提高信息化教学团队的质量当做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任务,而改变以数量取胜的意识。
(四)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是指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教授学生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们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着重关注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学校体系培养出来的讲授型的教师,自身也比较缺乏信息化实践经验,不具备专业时间和专业实操教学的能力。虽然有一些院校聘请了信息化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但在整个教学团队中比例还是很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实践教学问题。此外,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重点,要想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好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职业院校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来开发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提高学生们的实操能力。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行业的社会发展需要,将“教、学、做"结合起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重科研,轻教学
长期以来,大学教学都讲求个体自主性,部分教师的工作方式处于比较孤立、封闭的状态,即使教授同一门课程或专业的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交流与协作,而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没有得到学校相应的关注和重视。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实行以个人科研绩效为主的绩效考评制度,过分偏向对教师自身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在这种以个人科研成绩为导向的教师考评制度下,教师会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而非信息化教学上。因此,如果不逐步完善教师考核考评制度,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对各个成员依旧没有实质性的吸引力,而信息化教学团队就很可能只是一个名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
三: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能力培养问题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许多学校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项目,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片面的理解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忽视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素养,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能力。培训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不合理
在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理论与实践没能结合紧密、甚至出现脱节现象。尤其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理论的传授,空洞而且不切实际;校内组织的培训,却只针对某一具体任务或软件的应用培训。所以,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出现两极化,要么仅是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技术培训,要么是在日常教学中根本应用不到的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加上单一的培训模式,课堂式教授集体授课,不能有效的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
(三)高职教师培训资源与机会相对匮乏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投入方面的经费远不比本科院校,培训资源和培训机会缺位,导致许多高职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渠道狭窄。另外,高职教师承担的课时比较多,可用于钻研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利用假期参加名额有限的公费培训,时间过于集中,技术与实践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脱节严重,学以致用成为空谈。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能考虑现实状况
高职院校大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专业基础薄弱,导致培训后一知半解,直接影响应用效果。大龄教师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技能,多数只能采用较容易操作的技巧,有些大龄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上都觉得疲于应付。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的综合能力,一次两次培训不济于事。
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虽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数量很多,质量不够,过程性建设更是缺乏,人员组建随意性较大,往往只在最终的成果展示中,快速地堆积成员近几年的论文、课题等,教师的成长并未得到提升。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行政的因素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在处理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过程中,对组建、参与信息化教学团队缺少精力和激情,被动地参与,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
(二)教师层面热情不够。
一方面教师团队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教师很难投入太多的精力。另一方面,当下教师仍以科研项目深造做为晋升职称的最常用手段,从而教师不愿下企业锻炼,导致教师与行业脱节,多为纸上谈兵,而信息化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教师团队建设“缺条腿走路”。学校与企业层面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够,企业甚至不愿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培养工作中。
(三)企业层面无利可图。
企业专家是信息化教师团队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教师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企业在此过程中无利可图时,视信息化教师团队建设为鸡肋,显得不够主动。多数的企业对市场、行业的规划远景依然停留在未来的3-5年,没有看到更远的隐形利润,教师对企业的帮助本应该是巨大的,但企业因缺少规划,忽略了学校教师的重要资源。
结束语
总结来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依赖于教务、人事、财务等学校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而且依赖于不同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系统地关注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点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敏.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档案学,2010-07.
[2]张红丽.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探究.建筑设计及理论,2018-12.
[3]王爱娥. 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优化探究.职业技术教育学,2017-12.
[4]耿兴隆.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2017-04.
作者介绍:申明达(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1983.1),男,汉族 湖南永州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技术高职教育,园林工程技术和植物种植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