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   作者:王岩
[导读]

王岩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目的:研讨血清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1至2020-1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为干预组,再抽选非原发性肝癌70例为比对组;分析AFP指标与血清PIVKA-Ⅱ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疾病中的诊断作用。结果:干预组患者AFP指标与血清PIVKA-Ⅱ指标明显高于比对组,相互比对,存在差异性,(P<0.05)。AFP指标诊断准确率78.57%(55/70);血清PIVKA-Ⅱ指标诊断准确率97.14%(68/70);血清PIVKA-Ⅱ诊断准确率97.14%高于AFP指标诊断准确率78.57,相互比对,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疾病初期筛查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为医师开展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这对患者治疗与预后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血清PIVKA-Ⅱ;原发性肝癌;诊断
   原发性肝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也逐步提升趋势,初期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获得患者重视度,多数患者确诊疾病后已为中晚期,这不仅提高治疗难度,更会缩短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其生活水平。临床中,AFP为诊断肝癌疾病主要血清标志物,但通过临床验证可发现:此指标的诊断准确率与灵敏度较低,而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疾病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1]。因此,本文探讨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疾病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1至2020-1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为干预组,女性34例,男36例,平均年龄(47.95±1.57)岁;再抽选非原发性肝癌70例为比对组,女性33例,男37例,平均年龄(47.99±1.58)岁;各个小组在基线数据比对,无差异性,(P>0.05)。入选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经伦理委员会讨论;剔除标准:①严重传染性疾病;②精神异常者;③聋哑者;④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抽血前一日,告知患者饮食清淡,不可饮酒,更不要开展剧烈运动。次日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ml,放置在EDTA-K2真空抗凝试管中,在3h内对血液标本实施检测。
   选择全自动生化仪器,对标本实施离心处理,将血浆与血清分离,测定AFP指标与血清PIVKA-Ⅱ指标,具体操作根据试剂盒子说明书开展。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检测结果实施统计,并观察AFP指标与血清PIVKA-Ⅱ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疾病诊断作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对组间AFP指标与血清PIVKA-Ⅱ指标情况
   干预组患者AFP指标与血清PIVKA-Ⅱ指标明显高于比对组,相互比对,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PIVKA-Ⅱ指标对原发性肝癌检出率情况
   AFP指标诊断准确率78.57%(55/70);血清PIVKA-Ⅱ指标诊断准确率97.14%(68/70);血清PIVKA-Ⅱ诊断准确率97.14%高于AFP指标诊断准确率78.57,相互比对,存在差异性,(P<0.05)。
3 讨论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肝癌疾病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具体疾病类型可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其中前者发生率最高。肝癌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得到患者关注,随着病情持续恶化,对卵巢、乳房、胰腺以及胃部均可产生损伤[2]。诱发肝癌疾病因素多样化,比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或者精神压力过大、错误的饮食习惯等,这对患者生理健康非常不利,甚至还会缩短其生存时间[3]。所以,尽早对疾病开展诊断,并实施相关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在临床中,对疾病诊断多选择影像学、肝脏穿刺以及血清AFP检测等,其中AFP作为肿瘤标志物实施判断,但其诊断准确率较低,无法真实的将患者疾病状况显示出来[4]。近年来,医疗技术持续性发展与进步,血清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疾病中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总结出:血清PIVKA-Ⅱ越高,患者疾病越是严重,预后效果越不理想,若在具体检测中,遇到无法有效确诊的患者,将血清PIVKA-Ⅱ与AFP指标进行结合,从而提高肝癌疾病的诊断准确率[5]。
   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PIVKA-Ⅱ与AFP指标均高于非原发性肝癌患者,而且PIVKA-Ⅱ对疾病检查准确率高于AFP。所以,这充分表明了: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疾病有一定筛查价值,降低疾病误诊率,提高疾病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血清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疾病初期筛查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为医师开展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这对患者治疗与预后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柳,陈文晓,赵肖丽.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03):336-339.
[2]李洪波,张伟鹏.PIVKA-Ⅱ、AFP-L3、CE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1):2663-2665+2670.
[3]陈玲玲,杨柳华,印杰.原发性肝癌临床检测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72-373.
[4]曹国强,邢春阳,孟雪芹,金杭娜,冯晓文,刘嘉林,谢海洋,周琳.血清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19,25(10):864-868.
[5]邹珍珍,王坤,何璐,严敬宇,高致远.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2):1771-1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