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元主任辨治小儿肺系疾病经验浅谈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   作者:张志巧 赵明元
[导读]

张志巧 赵明元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赵明元主任认为小儿肺脏娇嫩,对外界寒热之变化不自知,受外邪侵袭后多可引发肺系疾病,主要病机为肺气不调、痰热阻肺等,治疗需以调补肺气、化痰清热为主。
   【关键词】小儿肺系疾病;中医经验;病机;病案分析
   小儿肺系疾病种类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为喘咳、感冒、小儿肺炎等,部分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1],因肺属娇脏,小儿之肺更为娇嫩,又因其神识发育未至言语表达阶段,外感寒热而不告知,接触邪气较久可致肺先感邪[2],表现为其润燥失常、宣发失利,又以肺气损耗,热邪难以外出,蕴肺日久可灼阴为痰,赵明元主任医师是江苏省太仓市名老中医,从事儿科临床与教学50余载,学验俱丰,赵老认为该类疾病需治以调气、化痰、清热。
1 病因病机阐述
1.1肺气不调  肺为一身之气之总司,其肃降、宣发两种特性可共同协助完成肺的多种生理职能,肺气不调主要为其宣肃特性表现不佳、肺气亏虚,而引起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为肺气虚弱、肺气郁闭等。小儿出现肺气虚,多可在慢性肺系疾患中见到,因其咳嗽频发,使肺气难以收敛,大量耗散,具体可出现气短咳嗽、咳吐清痰、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等症状,亦可见畏风自汗、舌淡脉弱;小儿出现肺气郁多与痰邪阻络、不得宣肃有关,既存在卫表失和,亦存在宣发不利,内外状态均较差,患儿可有发热、咳嗽不畅等表现,但未进展至肺气郁闭。肺气闭为患儿体内痰邪闭阻、气郁至极为严重状态所致,因患儿外感风邪、肺表被阻,可加剧症状表现,多见咳嗽、喘而后咳,甚至可见鼻息煽动、涕泪皆无,出现小儿三凹症,其咳声频繁且不流畅,该状态可分为寒热两种闭阻,前者可见发热、痰吼,舌质较淡,苔白腻。
1.2痰饮阻肺 痰饮作为一类人体常见病理产物,其多由机体水液代谢不利引起,其并不仅局限于肉眼可见之痰液,亦涵盖痰核、瘰疬等范畴,同时可代指脏腑经络中影响气血运行的无形之痰。小儿外感作为其肺系疾患出现的主要原因,亦可引起脾、肾等脏器功能异常,三焦气化亦可出现不利现象,进而加剧水液代谢异常状态,使局部水液内停,加之小儿形气未充,生痰后难以运气排出,表现出咯痰不利、喉中痰鸣等症状,临床需对其痰邪予以辨识。寒痰患儿多见痰液色白且清,患儿亦可出现鼻塞、流清涕、肢节疼痛等表现,热痰则可见痰液色黄,形状有块,患儿咳吐虽频但不爽,兼具全身热象。痰湿患儿可变现出痰液量多、色白且亦咳出,闻其咳声较为重浊,亦可出现便溏、脉濡滑等表现。小儿燥痰可表现出痰液量少且黏滞、难以咳出,患儿咳声为干咳状,可出现喉咙发痒、咽痛、口鼻干燥等症状。小儿痰湿亦可因气机不利、气化失调、津液停骤引起,此时需对气机状态予以辨识。
1.3邪热侵肺 小儿发热作为儿科病症常见表现,因其体质纯阳,易发热病,临床首先需对其内外所属进行辨别,对咽喉表现的观察为主要途径,咽喉红肿患儿多与外感有关,里热患儿可出现舌苔色黄、烦躁不安的表象。此外,小儿发热需辨清虚实,首先可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其状态较佳、饮食未受明显影响多为表热,反之则为里热,同时其手足、皮肤温度较凉者为虚热,反之为里热。但里热仍需进一步辨别病位表里。小儿外感发热多为外感风热,肺咽等部位率先感邪,邪气处于卫表可使其郁闭不畅,进而引起发热,患儿可表现出微微恶风、汗出,咳嗽症状并不持续,但多伴随咽红、舌红等表现。


小儿里热亦为其肺系疾患发病重要因素,因肺系受邪致邪热内积,肾阴滋肺之力不足可内生里热,加之肝气上升、助热灼肺,加剧症状表现。小儿肺实热既可由外邪内蕴引起,亦可因肺清肃不利而加重,症见发热、口渴,亦可出现明显的鼻息灼热、大便秘结等表现。小儿肺虚热多与其肺阴亏虚,加之清肃效果不佳,致虚热内生引起。患儿多可出现久咳不愈、干咳等症状,其痰液量少且黏,伴随患儿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声音嘶哑等表现。
2 辨治要点
2.1调补肺气、理气散郁 小儿肺气虚损多与其宣发失利、久咳损耗引起,故可治以补气敛肺,可加用山药、白术等;对肺气上逆表现较严重患儿可加用苏子降气平喘,对肾虚纳气不利的患儿可选择加入调补肾气的补骨脂等,对于患儿寒痰较多者可加入干姜,款冬花以助温肺化痰。对肺气郁患儿可采用宣散郁邪之,选方以牛蒡解肌汤为代表,同时辅以疏肝调脾之法,宣畅气机。对于肺气闭患儿可选择温开之法,选方主要可用华盖散、三拗汤,对可见高热、痰液色黄之热闭患儿可选用凉开之法,选方可用麻杏石甘汤。
2.2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对于外有寒邪,内有痰饮的患儿,可在化痰的同时治以温里散寒,选方可用小青龙汤为基础方; 对于咳喘气促者可加以地龙、蜈蚣、杏仁,以达降气解痉平喘之效;同时对于脾虚之象显著的患儿可加白术、山药、陈皮健脾化痰。对于痰量较多、咳痰不爽的患儿可加用贝母、百部、炒莱菔子、鱼腥草等;对于恶心欲呕明显的患儿可加用姜半夏、姜竹茹、枇杷叶等。
2.3除风清热、辛凉解表 外感风邪为小儿肺系疾患出现的主要原因,小儿疾病发展迅速,极易入里化热,部分高热患儿可适当采用柴胡,石膏,黄芩等,但需注意用量与使用时机,避免邪透之效受影响。若患儿热邪侵袭至心包,可选择开泻之法,代表方为牛黄清心丸;对于热邪进犯至肝者可加用钩藤,羚羊角等,而对于大便不通患儿可加用火麻仁、郁李仁等;对肺阴亏虚患儿可采用沙参麦冬汤,用以养肺阴、止咳。
3 病案分析
   患儿王某,性别男,年龄20个月,体重11kg,门诊号为0200610176,2020年4月18日就诊,主诉为咳喘5天,患儿5天前出现咳嗽,次数一般,每次2-3声,有痰,清稀量多,伴有气喘,时有干呕,无发热,无寒颤惊厥,胃纳一般,二便尚调,舌苔白滑,脉浮。药物配伍选用:蜜麻黄3g,炒白芍4g,干姜2g,五味子3g,细辛2g,姜半夏4g,桂枝3g,僵蚕4g,地龙4g,葶苈子5g,大枣10g,蜈蚣1g,炙甘草4g,3贴。
   2020年4月21日二诊:咳喘好转,次数减少,气喘减轻,仍有痰鸣。去麻黄,蜈蚣,加紫菀,百部化痰止咳。5贴。
   2020年4月25日三诊:基本无咳嗽,无气喘,稍有痰,守方再服5贴,2周后随访,诸症平稳。
   按:小儿肺脏娇嫩,易感外邪,肺气亦散,患儿就诊时咳嗽气喘伴有痰饮,痰液清稀量多,舌苔白滑,脉浮,可知其病机外外感风邪、肺气不敛,选方用大枣扶补正气,以蜜麻黄宣肺平喘,兼具润肺之效,尤以干姜、细辛、炒白芍、姜半夏、桂枝散寒解表,温肺化痰,以僵蚕、地龙疏通肺络,使患儿外感得解,内络得通,肺气得敛,诸症消除。
4 结语
   小儿肺系疾病离不开小儿肺的生理特点,其发病需关注气、痰、热等因素,辨识患儿病情阶段,准确辨证,予以精准治疗,以获佳效。
参考文献:
[1]李玉霞,史正刚.张士卿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用对药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1):122-124.
[2]张也,郭亚雄,马艳芳,等.小儿寒证思维在肺系疾病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20,13(6):1095-10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