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云南民族大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以及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哲学宝藏,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哲学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更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各类人生哲学和历史智慧。本文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及其群体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多个不同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高校大学生中传播所面临的各种冲击和重大挑战,最后据此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传播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传播
当今世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全面深入普及和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传播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电脑、手机和电视等移动终端,利用各种数字传播技术和其他网络传播技术,在多种类的网络媒体传播平台向广大用户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各种娱乐文化服务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本身具有的信息快速传播功能使它成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文化理论宣传教育阵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期就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更是特别注重对知识青年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因此,新媒体发展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有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学生生活中的教育传播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
1、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工程的主要组织构建者和力量。因此,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社会群体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以及健全的人格对于整个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下许多大学生由于长期深居大学校园、涉世不深、心智不成熟等种种原因,而不能有效地从这些飞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所提供的浩瀚信息中迅速识别并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高质量信息,甚至往往可能会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而走上不正确的人生道路。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学生网贷等各类事件的层出不穷就表明了这一点。在网络信息诱导和西方拜金主义的双重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满足一时金钱欲望而误入歧路,甚至还有些无法忍受高额贷款利息的大学生在种种压力下最终选择了轻生。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网络虚假信息的诱导下,被诈骗,被传销等。所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信息,我国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无疑是明智之举。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新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帮助在校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辩证哲学也往往能够促使许多大学生坦然地客观面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各种风雨坎坷,不至于在挫折环境中一蹶不振,这将为大学生的理想奋斗之路插上不可或缺的"翅膀"。
2、有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当代的很多大学生都是在网络时代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小就生活在网络环境下,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他们所能够接受的信息多半是娱乐媒体信息。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一切接触都只是浅尝辄止,甚至还有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文化内涵都根本提不起半点兴趣。最可悲的事情是,某些大学生在提及马克思主义时还会不屑一顾或是茫然不解。当代中国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缺乏深刻具体认知和文化归属感,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解更是浅薄,这不利于充分凸显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作用。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特色国家治理机构体制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植根中国中华大地、具有深厚优秀中华文化传统根基、深得全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机制,是一个具有强大历史生命力和巨大发展优越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机制。所以,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将有力开启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崭新认知理解的大门,使其不仅能从崭新角度中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时代价值,进而不断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想信仰。
二、新媒体时代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所面临的巨大冲击
1、娱乐化信息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每天所接触的媒体信息纷繁复杂,且多数以娱乐信息为主,因为新媒体时代,也被戏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传统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信息被逐渐边缘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中的泛娱乐化以及各种移动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对于复杂事物的认知专注也越来越弱,专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在娱乐化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专注力直线下降,注意力也被娱乐信息吸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需要经过持久的专注研究与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的,可事实证明,娱乐化信息以其有趣生动和强大的感官冲击抢占了新一代青年的心智,"无趣"、"乏味"的马克思主义却被束之高阁。
2、商业逐利性的冲击
当下社会,消费主义商业文化大行其道,利益第一成为商业资本不变的核心追求,于是商业资本的暴利魔爪也随之伸向了各个领域,很多媒体纷纷应声而倒。在这个"娱乐至死"、"金钱为王"的时代,传媒行业已然呈现出没落趋势。虚假报道、炒作新闻等都在默默无声中向世人表明中国传媒行业的种种乱象。在这样的社会现象之下,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难免也会受到一些商业资本的强力干扰,某些网络媒体为了迅速获得自己经济上的利益,在这些商业资本的强力运作下一味地过分宣传一些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网络娱乐信息,以大量低俗化的网络容来试图取悦大学生,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却不闻不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媒体在商业利益面前最终沦落为利益工具。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策
1、加强权威媒体部门的建设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渠道,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我国权威媒体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重塑我国权威网络媒体的新闻公信力,使我国主流的和权威的新媒体渠道能共同肩负起向大学生群众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同时,媒体部门要扩宽新媒体传播渠道,紧随时代趋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首先,权威媒体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传播者自身为中心的模式中重新挣脱重生出来,以大学生群体为本位加强自身建设,通过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内容来迅速占领市场,赢得全国大学生的广泛信任。官方媒体部门,除了要加强传统广电媒体的建设外,还要积极开通抖音、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融入短视频元素,多方式多渠道弘扬马克思主义。在泛娱乐化的新媒体环境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将马克思主义潜移默化根植于大学生认知,是权威媒体部门的时代使命。
2、用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目前,网络流行语越来越被接受,其传播速度在新媒体环境中可谓风驰电挚。如"奥利给""就是玩"和其他网络语言,已广泛为大众所接受。例如"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一流行语越来越多的被政府机构发布工作的通知时使用,并用来发布新媒体平台文件。网络流行语表达形式多样,表达形象、生动、直白、凝练、诙谐、简单易记,有助于逐步拉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大学生的实际距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遵循网络的传播特性,使用的语言可以结合网络流行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网络新媒体的结合。应充分利用网络语言,与其他流行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新媒体的高速有效融合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上要紧随热点话题和网络流行语,调和大学生的口味和喜好,将理论转化为公众听得懂的网络语言来表达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一个形象的哲学比喻来充分说明抽象的基本理论的表现形式,这无疑地会使其受到很多大学生群体的热烈欢迎,使大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内容。
3、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通常被认为是在团队中提供重要意见和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并能有效影响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意见领袖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群众或公众的态度。大学生年轻、有工作激情、可塑性强,他们对于意见领袖的认同度与趋从感非常高。新媒体背景下,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利用意见领袖的正面价值导向及其功能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例如,各大高校需要从各高校大学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自身入手,加强对高校学生会的主席、广播电视台的台长、各学生班级班长、各社团社长等组织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负责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通过他们在各大学生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影响力,从而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使人际传播成为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再者,高校领导应进一步大力加强通过明星、学者以及教育专家等社会各界名人和教育权威人士对大一新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生刚进入校园,对思想意识的认知塑造更强,这个时候对于加强其思想意识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最好的时机。高校老师,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人物。虽然高校老师都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形态意识,但是由于教授学科差异,并非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每个老师无论教授何种科目,都要有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切入的意识,将马克思主义贯穿知识讲授与课堂,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教授知识的高效传播。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新媒体平台的进步,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高校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主动的将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融入新媒体媒介中。同时,要求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我国新媒体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机遇和重大挑战,积极主动把握这些机遇,勇敢面对迎接挑战。继而从新媒体角度和学生角度多方面分析探究,找到适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路径。
同时,要有高度的重视意识,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与马克思理论传播相融合过程中的困难,加大研究相关对策的力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客体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建立各项监管机制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学习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人生中,被他们所理解,并且能对其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地作用,而不是仅仅了解理论知识。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不可一蹴而就,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李志.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D].南昌大学,2020.
[4]包阿茹罕.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5]范丽君.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20.
[6]侯光越. 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精准传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0.
[7]郭娟.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