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引,快乐学习——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吉雪花
[导读] 在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只有兴趣提高了,才能感受到音乐之美。
        吉雪花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海南东方 572600
        摘要:在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只有兴趣提高了,才能感受到音乐之美。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原则和策略展开探讨,指出要以兴趣为引导,推动学生快乐学习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音乐学习本应是愉快的过程和体验,而不应给小学生带来音乐学习方面的压力。音乐的趣味性藏在音乐其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并设计出有趣的教学环境、氛围和过程。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有基本的音乐欣赏、理解和共情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释放自己的情感情绪,从多方面角度来看,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对于其接下来的健康成长、人格完善和发展具有较为长远的积极影响。
一、小学音乐教学激趣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生的成长速度很快,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兴趣存在一定的变化,而且不同的学生个体在音乐欣赏兴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小学生本身对于音乐很感兴趣,但是有的小学生缺乏乐感,在学习音乐中容易遇挫,从而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个体,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构建多样化的趣味音乐课堂。
(二)以教材为基准
        小学音乐教材经历了多次改革,当前,音乐教材的内容经过精心地挑选,按照主题来进行单元的划分,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歌唱、欣赏、器乐、活动、歌表演等多种课程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教师需要紧扣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基准,开展趣味化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兴趣激发、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能力培养,增强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是第一位,音乐课程的考核关键并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歌曲、是否能够辨识乐谱,更多的是学生对于音乐是否能够形成情感互通的理解能力。当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之后,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很多音乐的内涵、意义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的自信,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态度。比如在教学“学戏曲”这一单元的诶荣时,其中包含有京剧、戏曲旋律流行歌曲的欣赏,但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戏曲欣赏经验,而且听不懂戏曲中唱了一些什么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能够理解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戏曲是有故事性的,曲词内容也是生动、富有内涵,有的曲词也充满趣味性。学生对于戏曲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也就提高了戏曲欣赏能力和学习的兴趣、积极性[1]。
(二)设置趣味情境,提高参与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趣味学习情境,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设置趣味情境更有必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些音乐歌曲和音乐活动本身就具有情境特色,比如歌曲《小红帽》、歌曲《三个和尚》、歌表演《理发师》、音乐活动《森林小卫士》等。以二年级上册的歌曲《小红帽》教学为例,这首歌曲内容讲述了小红帽智斗大灰狼的故事,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有勇有谋的小姑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红帽这一故事情境,从网上搜集小红帽故事的动画片、影视作品资源片段,打造影视化的情境氛围,激发小学生对音乐故事的感悟和兴趣,继而播放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带着兴趣来欣赏歌曲、学习歌曲。

在设置趣味情境时,要充分应用多种道具,比如给学生准备“小红帽”的装束头饰,还有大灰狼的头饰,大灰狼装扮成外婆的服饰等等,让小学生来参与到小红帽故事的表演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唱《小红帽》歌曲的兴趣。
(三)借助多种乐器,增强音乐互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器乐教学方面的内容,在歌唱声乐之外,有必要让小学生了解常见的中西方乐器,并能够分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了解乐器的功能。比如小学四年级教材中会让学生欣赏一些乐曲,像钢琴曲《牧童短笛》、唢呐曲《百鸟朝凤》,这两首乐器就十分具有代表性,而且展示出了钢琴和唢呐这两种乐器的鲜明特色。中西方器乐之间因为乐器设计理念、乐曲创作模式、音域音色的不同,展现出的完全是不同的艺术风格,对器乐学习是引导小学生形成对音乐形式和内涵深刻理解的重要方面[2]。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乐器,以增强音乐互动。比如手铃、沙锤、三角铁、碰铃、口风琴、竖笛、手鼓等。以《木瓜恰恰恰》为例,歌曲是基于印尼农民兜售水果而创作的,节奏欢快,旋律十分活泼,唱起来朗朗上口,也不难学,而且“恰恰恰”的歌词反复出现,节奏感强,特别适合融合乐器伴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沙锤、碰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出现“恰恰恰”的时候伴奏,上下甩三次沙锤或者是碰3次铃铛,形成和谐伴奏,感受音乐节奏,形成欢快的学习情绪。
(四)融合舞蹈表演,增强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融合舞蹈表演来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一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环境不允许学生有很大的舞蹈动作,但是在开展一些音乐活动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专门的舞蹈教室去上课,或者是留出班级中间的一块空间,让学生能够从座位中解放出来,解放身体和四肢,配合音乐进行律动。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欢快的舞步”系列的《大河之舞》和《稍息 立正 站好》时,都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来配合音乐,手舞足蹈,表情达意。《大河之舞》是世界著名的踢踏舞剧,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几个简单的踢踏舞动作,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尝试跳起舞来,随着音乐进行身体的律动,释放自己的情感,在音乐课中获得丰富的体验。《稍息 立正 站好》是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教师可以编创一段动作简单、节奏鲜明的舞蹈,可以几个舞蹈动作多次重复,教学中,教师不去过多地要求学生的舞蹈动作,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释放自我,获得愉悦的学习感受。
(五)组织感悟分享,开展多元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有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展多元评价,通过评价给学生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比如在教学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悟,以查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歌曲的含义。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比如从学生的学习表现、注意力、对音乐的理解、对节奏以及情绪的把握准确性方面来进行评价,同时,拓展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之外,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同桌或者小组内部进行互评和自评。在组织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以鼓励的话语,赞扬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好的方面,减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排斥,在评价的同时听取学生的反馈,进而为学生设计舒适的教学模式和环境,持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要为小学生构建充满趣味的音乐课堂,将小学生带领进入音乐学习的愉快环境,小学生对音乐世界应是充满好奇的,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找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颖慧.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20(24):161-163.
[2]宋培明.流行音乐对小学生识谱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59.
作者简介:吉雪花,女,1981年8月,民族:黎族,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