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赛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上海 200234
【摘要】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教师迫切需要心理学的赋能来应对教育教学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领域范围、研究路径和具体案例,让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促进教育领域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愈发强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既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上两项任务都离不开心理学的有效赋能。
何谓赋能?赋能是指个体“减少无能感”的过程,通过丰富个体的知识维度,使得个体增强自我效能,能够更好地把控当前环境,明确完成目标的成功要素,并达到预期的结果。
因此,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是指通过丰富教育教学相关心理学知识,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根据学生心理特性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塑造心理健康发展环境、丰富学生家校资源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和人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那心理学如何赋能教师教育呢?下面简要从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领域范围、操作模型和具体案例来说明。
一、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领域范围
(一)学生基本心理行为特点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越是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行为特点,越可以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个性、不同特质的学生因材施教,既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发展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行为特点是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基础。
(二)学习心理和学习效能
学习是教育的重要和首要任务,学习具有一体两面,既是学生的学习,也是教师的教学。因而,教师掌握学习心理,有助于增强教学效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学业发展。这里的学习心理不只包含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如教学策略、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也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动机、认知发展和脑科学等。掌握学习心理和增强学习效能是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常见心理问题
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频出,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一些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抑郁、校园霸凌等甚至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因此教师应具备应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合理引导学生情绪,帮助学生调试心理状态。应对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家校沟通
随着近年来家长学校、家委会的建立,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日益关注,家校沟通成为除心理问题以外另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外,还要学会如何同家长进行沟通,不能单纯派任务或指责式,既要注重日常沟通,也要学会突发事件的沟通;既要沟通学生的学习,也要沟通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家校沟通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增强家长对教师的协作助力,减轻教师负担,整合有效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进行家校沟通是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助力。
(五)危机干预
近年来危机个案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甚至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教师只是处理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发展状况。危机干预具有风险高、专业强的特点,一般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教师无需完整掌握干预流程,但教师应了解一些危机干预的合理措施,配合专业人员应对学生心理危机。合理应对危机干预是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保障。
(六)学生个人成长与职业赋能
教育的目的不光是读书,还有育人。学生不只是学习知识和取得成绩,还有自身的职业生涯乃至自我的人生成长。教师在塑造学生内在灵魂时,心理学知识将帮助老师更好地走入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奠定成长的重要基础。助力学生个人成长与职业赋能是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目标。
二、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研究路径
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操作模型来引领路径,本文采用华东师范大学的庞维国教授在《聪明教学7原理》中建议的研究逻辑来开展,即:
现象→本质→原理→应用
在纷繁复杂的教师教育场域中,我们见到形形色色的教育教学现象,拨过这些迷雾,现象后面的本质得以显现,通过对本质的归纳提炼,我们进一步得到了可以指导教学的教育原理,并通过这些原理应用到其他教育实践场所中。
三、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具体案例
下面我们根据研究的操作模型,以两个案例来进一步明晰心理学赋能教育教学的研究路径。
案例一:《聪明教学7原理》中曾以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不同,并提炼出专家教师的特征和教育原理,即“学习者组织知识的方式会影响其学习方式和知识运用”,并以此进一步指导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
案例二:我们在前面案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组织知识的方式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运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当开始一门新的课程前,老师不能确定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学生有时也不能准确判定自己的掌握程度。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知道,当学习者熟练掌握知识技能时,知识是以高度关联的知识结构存在于学习者脑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学生的知识组织框架,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搭建知识组织框架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高阶思维,这对部分学生存在困难,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工具作为“脚手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案例(二)
●主题:如何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任务:正式学习前,请学生搭建自己的学科知识框架(提供工具)。
●作用: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激活后续学习效果
●示范:以艺术学科为例,请学生结合下面表格整理自身的关于艺术史方面的理论框架。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简要了解心理学赋能教师教育的领域范围、研究路径以及相关案例阐述。心理学赋能的领域非常广泛,以上分析和案例示范仅是沧海一粟,仍有广阔的未知空间。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究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雷鸣.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31-42.
[2]李婷婷, 贾林祥. 心理赋能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7(11):104-107.
[3]申继亮, 姚计海. 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00(001):33-39.
[4]苏珊·A·安布罗斯, 安布罗斯, 庞维国,等. 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