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马汉高
[导读] 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在日常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校园安全是除了教学质量以外的另一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马汉高
        身份证号码:42240019631016**** 湖北省武汉市438000
        摘要: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在日常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校园安全是除了教学质量以外的另一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频发,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管理人员需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可以无后顾之忧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而奋斗。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改进对策
引言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整个社会审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人们接触信息的门槛。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致使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信息生产和传播渠道逐渐多元,一定程度上代表技术升级,同时也潜藏着一定危机。大学生普遍存在信息甄别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迫在眉睫。近年间,国内高校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覆盖广度和教育深度,力求通过系统性教育工作,有效、有序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1.1校园安全管理不受重视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向人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警钟,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然后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对于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视,仅是体现在政策和理论方面,在措施和制度上却比较落后,有很明显的形式化痕迹。主要还是因为领导层面对校园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目前的中国社会安全稳定,学生不会出现重大事故,因此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了科研和教学中,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建设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最终可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2 网络安全意识低下
         学生缺乏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对自身隐私、账号保护等缺乏保护意识。个人信息、账号和密码随意泄露,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在不明网站注册账号,随意打开不明链接,用身份证后几位、手机号、生日等易获取、易猜测的号码为密码等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调查,大学生有70%以上曾随意使用未经安全验证的公共网络,58%以上学生曾经浏览过经安全预警的网页,有 60%以上的同学曾经向网络透露过自己的生日、手机号码、家庭地址、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有80%以上的同学打开手机 APP 时会同意调取个人通信录等信息,甚至有 10%的同学向他人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十分重要的个人安全信息。 随着网络的发展,欺诈手段不断翻新,网络和电信欺诈事件不断发生。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网络购物刷单欺诈、网络钓鱼欺诈、网络赌博等现象层出不穷,给缺乏判断力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危害。
1.3安全教育制度保障尚不健全
        现有的高校安全教育制度主要是内部安全制度,如隐患排查制度、活动报批制度等,和立德树人工作要求融入内化到安全教育的各个环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制度要有拓展和外延,传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安全教育要求。当前缺乏系统分析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落实点,基层相关实施主体的行动准则不完善,不同责任主体存在资源配置和激励保障方面多重差异,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安全教育还未纳入制度化轨道,造成安全教育责任不明晰。
2.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建设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队伍
        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作为相关制度和措施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的思想水平、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对最终的管理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改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校园管理者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层面提高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将各项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到实处。

如组建校园安全管理指挥小组,由专门的领导负责指挥调度、安排安全管理工作。其次,鉴于辅导员有密切接触学生的优势,学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辅导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并合理增加辅导员的人数,减轻其工作负担的同时,让辅导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最后,关于学校的安保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挑选,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意识,以及发现和处理安全管理隐患的能力。
2.2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和手段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处于散乱不成体系的状态,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单调而乏味,教学手段单一。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应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并成为大学生的常规教育。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编写专门的教材,设立专门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进行学习教育,以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网络安全教育也需纳入整个大学教学体系。在思政课程中设立专门章节,在信息类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内容,在学生管理中加入相关的内容等,做到教育无死角,全方位覆盖。同时,安全教育也应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处处讲安全,处处学安全的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完善考核评价,推动安全教育专业化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指挥棒”,安全教育评价要和立德树人工作的内涵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的安全素养和能力素质为考核标准。评价的主体以高校为主是不够的,要积极构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赋予合适的权重。为了更加凸显客观性,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亦可引入进来。要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发生,给予一线安全教育教师和单位足够的绩效奖励,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评价的效果导向。
2.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利用课堂教学、集体活动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从外在上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安全知识教育,从根源上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5健全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大学生在入学时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将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从入学时就纳入心理危机系统之内,并且进行实时更新,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的概率。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橱窗、板报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校园建设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尽可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各大高校不仅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建设专业的管理队伍,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效果,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建杰 .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151-153.
        [2]艾绍东 .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9(29):133-134.
        [3]鲁珩 .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 农家参谋,2019(09):189.
        [4]郑家俊 . 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8(24):144.
        [5]郭敬武 . 浅析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8(12):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