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余梦
[导读] 新时代国内国外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新时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下成长,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良思潮使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信仰和行动产生偏差,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作用逐渐弱化。
        余梦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新时代国内国外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新时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下成长,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良思潮使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信仰和行动产生偏差,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作用逐渐弱化。因此,思政课应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筑牢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步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1]爱国主义教育也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进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但新时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作用逐渐弱化。因此,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政课,筑牢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成为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情感、信念和行为三者的统一。[2]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还要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和理性的爱国行为。
        1.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特征
        当前,大学生总体上拥有深厚的爱国情感且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主动了解、关心时事政治,在网络上总能听到大学生的爱国之声,生活中也能看到他们用实际行表达爱国之情。
        但从人的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信念和行动也易受到不理性因素影响。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接受程度快,但是由于身心发展未完全成熟,不善于全面考虑客观条件或情境,爱国行为易受到多方面影响,产生不理性的行动。
        这些不理性因素导致大学生爱国情感强烈,但对历史和现状的理解不全面导致容易冲动和偏激;爱国信仰趋于坚定,但易受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利益的诱惑;爱国行为积极,却容易受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影响而导致行为过激。
        2.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
        新时代国内国外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的兴起、多种社会思潮涌入;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的深入,国与国之间之间依存程度空前加深。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难题。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利用网络、媒体舆论大肆宣扬和推行所谓的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功利主义等思想,别有用心地构建西方话语体系;美国政客发布不实消息编造一个又一个政治谎言,利用一切机会抹黑中国、“孤立中国”“污名化中国”,企图利用其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力对我国青年进行价值渗透。
        不仅如此,境内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在网络上别有用心的发布虚假言论,历史虚无主义则打着“还原真相”的幌子,肆意篡改历史情节、蓄意抹黑英雄人物和丑化领导人,歪曲和夸大某些历史现实问题激化阶层对立情绪,阻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巨大干扰。
        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通过网络迅速的获取各种信息,但同时也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而西方国家长期潜移默化的价值渗透、境内外敌对势力颠倒是非黑白,导致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信仰受不良思潮的冲击,爱国行为易盲目、偏激,甚至可能导致对国家执政能力产生怀疑,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结合大学生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拥有理性的情感,坚定信念,用合理的行为来表达爱国之情。


        二、新时代高校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求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厚植爱国情感,坚定爱国信念,也要从行为上理性践行爱国主义。
        1.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手段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需要鲜活起来,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同时结合社会热点、现实生活才能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师队伍,须时刻关注各种社会新闻、时政热点、国家政策方针等,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答疑解惑且对敏感问题不回避。同时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警惕西方国家的颜色革命,坚守住爱国底线。用事实来引导大学生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例如深入分析西方国家对疫情的态度,就能意识到西方国家散播“中国源头论”“武汉病毒”“中国道歉论”“中国不合作论”等言论是把疫情政治化并故意污名化中国。
        在教学手段上,一方面,丰富课堂教育的形式。理论课堂不仅是知识点的讲授,还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剧、辩论赛的形式以加深对爱国主义理解。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借助学习通、微助教等APP开辟线上教学和互动平台,开展时政热点等话题讨论,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看法。教师从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热点事件、国家政策,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活动
        新时代高校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思政课主要实践方式是参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和情感。但实践过程中由于人数多、走马观花、参观只是浮于表面等问题。因此实践教学可以前期先由教师带队组织,深入社会开展各类“小而精”志愿服务、红色主题研学旅行等活动;后期形成成熟的实践模式后可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深入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还应该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借助抖音、bilibili等短视频平台,拍摄爱国主义主题相关的短视频。这种方式既适应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又更符合学生兴趣,在拍摄、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激起大学生爱国热情。
        新时代的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文化相互交织,高校思政课应顺应时代变化,主动应对挑战,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丰富国主义教育路径,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人民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
        [4] 胡祎赟.爱国主义内涵的多学科解读[J].求实,2013.
        [5]王学俭,刘文静.试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变化与发展——基于1994年《纲要》内容的对比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
        [6]胡祎赟.爱国主义内涵的多学科解读[J].求实,2013(07):82-86.
作者简介:余梦,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