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王子衿
[导读] 对外传播思想一直深受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王子衿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摘要:对外传播思想一直深受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何教好汉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提高我国对外传播形象,提升我们国家国际话语的影响力,关乎中国自身发展,同时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做好跨文化交际以及构建国家形象的课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传播;汉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主持时强调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此前,李宝贵(2019)等学者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已进行过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归纳,探究了习近平关于对外传播思想的理念、特点和重大意义等。然而,笔者通过浏览知网和阅读其他书籍发现,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论述的研究不多,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经验启示更少。本文归纳总书记在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关于国际传播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试图总结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为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二、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习总书记的论述中,多次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两者相伴相行。“中国故事“并不只是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的故事,也包含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不懈奋斗经历。“中国声音”并不是宣讲式的传播,而是交汇了国际利益、全球情感共鸣的对外话语体系。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兴起,国际汉语教师作为一支从事汉语教育、推广工作的群体,代表了中国的缩影,是把“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带到世界各地的最佳人选,肩负着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任务。
(二)传播内容——阐释中国特色
        国家文化特色是对一个国家整体风貌的集中表达和高度概括,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和浓缩精华。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代表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搭建中国和国际社会交流的桥梁。
        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品牌项目,随着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在未来,会衍生出国内外高校的更多合作,拥有更多提供学术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此外,我们需利用好中国文化中心、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等渠道,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目前,部分国家出现了“抵制孔子学院”的风气,对此,国际汉语教师不但要注重文化传播内容和方法,也要懂得创新。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尽量减少海外受众的抵触心理,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三)传播目标——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何娟、王习贤(2019)指出:“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与西方迥异的、一个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大国,国家形象的定位和塑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大部分留学生在来中国前,并不了解中国实际的制度和国情,但受到西方媒体长期熏陶和影响,已经形成对中国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如“保守”“不文明”等。甚至一部分留学生出现了抹黑中国形象的言论。现实教学经验中,留学生常常表现出对这些话题极大的兴趣,会提问“中国有汽车吗”“中国有银行吗”这类问题。但现有的汉语教材常采用回避策略,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疑问。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自身言行和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中国真实的人文风貌和发展成果。


        三、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汉语国际教育本身是语言传播的重要方式。根据总书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笔者从传播主体,传播技术和传播话语三个层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谈几点启示。
        (一)深化汉语教师、汉语教学、汉语教材改革
        汉语传播的主体是多样的,每个中国人,每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都可以是汉语传播的主体,但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汉语传播的重要力量,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融入中国的故事、社会的故事、自己的故事。
        国际汉语教师作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首先要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表现能力,能够运用这些能力讲好、讲清楚中国股市。其次,这些中国故事要以中国为主,但除了展示中国特色,弘扬主旋律以外,国际汉语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个“活故事”,他们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以自身出发,讲述自己和身边案例,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另外,现有的汉语教材在讲述中国发展时,涉及到的新词新语很少。如“共享经济”“滴滴”等词语并未收入大部分主流教材,因此,教材编纂者、修订者需要与时俱进地增补、删减教材中的词汇,并对一些词语做新的注解和举例。
        (二)拓宽线上线下汉语教学平台
        目前全球汉语机构存在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的特点,许多机构内的汉语教师并不是相关行业出身,语言学、教育学知识储备不足,汉语教学经验不够。而高校因政策、住宿条件等限制,容纳的留学生数量也有限。因此,线上汉语教学机构作为一种缩短时空距离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部分汉语教学需求。
        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汉语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和时间积累经验都不足。大部分线上教师仍然采用线下教学模式教授学生,但很显然,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对此,宋晖、白乐桑(2020)认为:“教学情境应迅速与移动互联网语境相匹配,学界应积极组织规模教研力量,迅速开发系列在线课程”,而同时无论是高校还是机构教师都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相关的定制课程,如商务汉语、少儿汉语、交际汉语等,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学习。
        (三)寻求利益、情感共通点,传播好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的受众与我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留学生能听懂、愿意听、可接受的教学话语体系,是目前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国际汉语教师要不断丰富文化教学的内涵。中国特色文化不仅包含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如传统中医、传统工艺等,还包含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比如本校在设计留学生课程时,考虑到留学生对现代中国的兴趣,设置了相关课程,帮助留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当代中国的发展面貌和人文成果。其次,国际汉语教师要创新故事的讲述手段。光靠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苍白的,教师可以辅以照片、视频等来增强现实感,展现现代中国的风貌。如一些教师会推荐学生阅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中国人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悟普通中国人的一天。但这本书出版于2009年,显然很多故事已经无法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匹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等,但涉及的仅仅是饮食文化,难以补充学生们对立体中国的印象。短视频时代的到来,APP、微信公众号等也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对中国的印象,但对于汉语教学的效果暂且不论,其质量也需要教师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朝阳专业,背负着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大有可为。汉语教师们应该立足汉语教学,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应该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服务要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何娟,王习贤.习近平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观的理论体系[J].湖湘论坛,2019,32(06):13-21.
[2]李宝贵.习近平关于语言传播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01-108.
[3]李琪琨. 传播学视野下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故事"的教学:中国诚信故事的选文及教学处理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