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编”越大的“花篮”——我的游戏我做主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张彦欢
[导读] 在侨红幼儿园两楼的电表箱上贴着一张漂亮的大粘纸,位置醒目,上面是一群老底子的孩子围成一圈玩“编花篮”游戏,每次上下楼梯都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张彦欢
        上海市虹口区侨红幼儿园  上海市  200434
        一、背景与源起
        在侨红幼儿园两楼的电表箱上贴着一张漂亮的大粘纸,位置醒目,上面是一群老底子的孩子围成一圈玩“编花篮”游戏,每次上下楼梯都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这天体锻后,我们再一次经过这个贴着“神秘”游戏粘纸的电表箱。小苒忍不住问我:“张老师,这上面贴的到底是什么游戏啊?”我说:“这是老师小时玩的民间传统游戏——编花篮。”孩子们听罢纷纷雀跃地表示也想玩玩老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我们也要玩,张老师教教我们吧!”
        抓住这一兴趣点,我利用午休时间,给孩子们详细讲解了“编花篮”的游戏规则。相信孩子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合作互助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也定将在一次次的游戏过程中悄然进步。
二、过程记录
        片段一:身高参差不齐带来的失败与转机一一主动调整,重组队员
        区域运动后的体育游戏时间,小冉、瑶瑶、小汪和小雨四个好朋友围在一起说:“我们一起玩编花篮吧。”
        说罢,孩子们编手拉手围成了圈,小冉率先将右腿勾在了手上,第二个是小汪,她有舞蹈基础,勾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第三个瑶瑶却怎么勾也勾不到同伴的腿,大家坚持不住,轰然摔倒在地。
        我心想:第一次就摔跤,不知孩子们能否有勇气继续尝试呢?
        游戏再次进行,小冉驾轻就熟地将腿勾上手,小汪接着勾上了小冉的腿,小雨第一次勾,摇摇晃晃也勉强搭上了小汪,最后又轮到瑶瑶了,瑶瑶高抬右腿,侧过身,费力地伸展腿,刚勾上,立马又摔了下去。第二次尝试还是失败了。
        小冉说:“我发现是因为瑶瑶太矮了,所以她勾不上我们的腿”。
        “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一筹莫展,沮丧地蹲在地上。
         “我们可以找别的编花篮小朋友换组员。”小雨灵光一闪提出了好主意。
分析与支持
        这四个孩子都具备一定的游戏经验,且运动能力在班中也算中等偏上,因此当她们接二连三摔倒的时候,我抑制住了想要上去帮忙的心情,以观察者的身份站在她们身后,静待孩子自己解决。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是一种常态,教师不必次次包办代替。一般情况下,为了使游戏开展下去,幼儿常常会自己积极投人,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这是她(他)获得经验的过程,此时的教师只要仔细观察、掌握动态即可。但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赶在幼儿即将放弃之前,给予了一次成功的引导。经常中止并转换情节不利于游戏水平的提高,因此介入指导的时机是很重要的,介入得早,会让幼儿失去了一次提升经验的机会,介入得晚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意愿不能实现。
        案例中的孩子通过几次尝试,不怕摔不放弃,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齐心协力寻找别的队伍沟通,交换身高相似的同伴,保证游戏可以继续进行。
片段二:平衡能力差引发的矛盾与互助——专项练习,勤能补拙。
        小江指挥着同伴们手拉手、站站直,他说:“只有站直了,才不容易摔倒。”其他幼儿听罢纷纷应和,觉得小江说得十分有道理。
        没想到,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还是没成功,接连又尝试了三次还是失败了,大伙不禁有些懊恼。
        这时小江生气地指着摔倒的小孙说:“次次都是因为你站不稳才害得大家摔倒,都怪你!”
        小孙被他这么一说,也生气地反驳:“明明大家都摔倒了,凭什么就怪我一个人”。边上其他孩子也没有上前帮忙,脸上隐隐也透露出了责怪的神情。
        我看游戏陷入僵局,便上前询问:“一直站不稳的话代表平衡能力还需要加强,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刚刚沉默的孩子们此时就像石子投入小河,立马激起水花,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可以先进行平衡训练”。“我们可以办一个平衡力训练营。


        “我们一起先把平衡能力提高,编花篮肯定可以成功了!”
分析与支持
        游戏中的纠纷往往源自于幼儿彼此不同的认知水平及思维角度,纠纷的双方常常各执一词、言之有理。此时的教师需要准确地判断幼儿纠纷的原因,并作出有效的调解,这样才能帮助幼顺利地开展游戏。在此案例中,倘若两位幼儿执着于追究责任,其他幼儿又无法介入调解,那游戏就只能停止。这里,纠纷的关键在于“站不稳,游戏无法成功”,怎么办呢?我在观察后上前引导,不去继续幼儿争执的话题“谁的错”,而是简明扼要的直接点明游戏失败的关键点“如何加强平衡力”,有效地减弱了的“火药味”,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并抛出让游戏得以进一步开展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之后成为了游戏有价值的地方,孩子针对平衡力训练又生成了一系列的“平衡游戏”。
        没想到幼儿在玩编花篮时还能引发对身高和平衡能力的思考。看来游戏中处处蕴藏着学习的契机,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创新,友善地合作,让我惊叹。我庆幸我没有在问完问题后继续“多事”地提醒他们,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当小江放下一开始的成见,主动拉起了小孙的手;小孙原谅了小江的口不择言,选择继续和小江一起游戏的那个时刻,同伴之间的感情与幼儿人际交往的智慧也随之提升。
片段三:更多的“人数”与更大的“花篮”——迎接挑战,团结互助
        瑶瑶带着新队伍来找小汪队,她激动地说:“我现在已经很会玩编花篮了,就算身高不一样我也能勾到大家的脚。”
        曾经的“旧”队员听到后一拥而上,围着瑶瑶替她高兴:“太棒啦,那我们现在可以一起玩啦。”
        小冉等不及发表建议:“我们两个队合体,一起编一个超大花篮吧!”她的主意立刻得到了大伙的支持。孩子们随即跑来,想要征求我的同意。
        “张老师,我们可不可以8个人一起玩编花篮?”
        我说:“当然可以啦,但是8个人可是很难的哟,说不定更容易摔跤,你们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吗?”
        “能!我们不会放弃的。”我的周围一时群情振奋。
        小邹提议:“现在人数多了,排在第一个肯定要力气大,而且还得站得稳,不如让我试试吧,我是男子汉。”
        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重新换了队形,让男孩排在前面,这下比第一次顺畅很多,等到第七个孩子勾腿的时候,小邹和小雍两个男孩有些吃力,开始摇摇欲坠,我看到连忙站在他们身后扶了一把,这下8个人都成功勾上了推,开始转圈念起了儿歌。
        这个超大花篮的成功引起了操场上其他孩子们的注意,别的孩子也效仿,纷纷寻找想要挑战8人组大花篮的小朋友合作。看来在孩子们的不断创新和挑战下,编花篮的游戏难度将会节节攀升······
  分析与支持
        以上案例中,小汪和瑶瑶两个队伍率先合二为一,突破了原有的编花篮游戏规则。这样的改变带来的是更多孩子的效仿,说明孩子们喜欢这种挑战,他们可以自由的将原有游戏规则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加以调整。
        看着孩子们玩得比之前更开心了,我不禁暗自思考:如何做才能让幼儿每一次游戏都能像这次的“编花篮”那样“带劲”、“有趣”呢?仔细分析能发现一些关键的要素——就是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孩子们每天都演绎着“我的游戏我做主”。
        《编花篮》最初是我向孩子们介绍的,这是我小时候在弄堂里玩的民间游戏,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和伙伴们聚集在弄堂里,没有成人“监控”,也没有太多的“戒律”,我们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游戏时光。那时候,从游戏内容到游戏中一些规则都充满着“自由度”,都是可以拿来商榷的。在每天的游戏中我们会因为参加人数的多少、游戏时间的长短、伙伴对游戏的熟悉程度等多种因素而调整游戏情节,这样的调整最终让我们的游戏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具有吸引力。因此这个游戏经久不衰,让成年后的我始终念念不忘,我的学生们现在也玩得乐此不疲。由此看来,“赋予幼儿充分的游戏自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拥有快乐和无穷回味的关键。
作者简介:张彦欢(1991-03-17),女,汉族,籍贯:江苏盐城,当前职务:幼儿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