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疗效与NIHSS评分情况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杨勇
[导读] 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疗效与NIHSS评分情况。


杨勇
(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江苏南通22613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疗效与NIHSS评分情况。方法:选择分组对照法理论进行实验指导,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科室建档登记52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联合两组,比较其治疗效果、NIHSS评分变化、治疗安全度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5%要明显高于常规组76.92%,治疗效果更好;患者NIHSS评分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出现,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时,采用药物联合方案,可在不影响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神经组织恢复能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依达拉奉;NIHSS评分;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与患者脑内血管出现粥状硬化病变,导致血管变窄,供血、供氧能力降低有关[1]。该疾病起病较急,对神经组织、脑细胞损伤较为明显,临床上一般会采用溶栓治疗方案,及时疏通患者闭塞血管,恢复机体正常脑部供血能力。丁苯酞、依达拉奉均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疗效与NIHSS评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20年9月,研究主体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名疾病患者,平均分为常规、联合两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常规组有男患例17名,女患例9名,患者年龄区间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63.59±4.33)岁;联合组有男患例16名,女患例10名,患者年龄区间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64.21±4.09)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突发症状,经院内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检查,依照其症状给予患者抗感染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常规组患者仅采用依达拉奉方案进行治疗,取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H20050280)与100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30min滴完,1日2次。对于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H20100041),每次取25mg,1日2次,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其中治愈为患者头晕、恶心等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能力恢复,神经缺损程度评分降低量超过90%;显效为患者症状有所好转,生活能力基本恢复,神经缺损评分降低量在50-90之间;有效为患者症状有所减轻,神经缺损评分降低量在20-50%之前;无效为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
   1.3.2 NIHSS评分变化。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改善情况越好。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X2,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愈人数更多,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P≤0.05,见表一。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中老龄人群主要健康危害之一,根据疾病表现又被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急性脑梗死疾病属于缺血性疾病又被称为脑卒、缺血性脑卒中,与患者脑内血管发生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坏死或软化有关。疾病诱发原因较多,但基础原因为患者脑内血管出现粥状硬化病变,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主要根据抗凝、溶栓原则,制定药物、手术治疗方案[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干预,发现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NIHSS评分降低趋势也比较明显,比较两组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规组与联合组发生率相似,不具有可比性,说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方案能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症状。依达拉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其可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率,因此属于一种脑保护剂。在患者出现脑梗死疾病表现后,其体内的N-乙酰门冬氨酸含量会有所降低,加剧神经细胞的损伤,有研究表明使用依达拉奉后,人体内的N-乙酰门冬氨酸分泌量会增加,说明该药物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4]。丁苯酞是人工化学合成药物,其治疗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增加血流量,改善病灶区域的血循环情况,慢慢缩小梗死面积,缓解疾病症状。第二其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抑制炎性介质的分泌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使其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率[5]。
   总而言之,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采用联合方案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素君.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20, 044(004):572-573.
[2] 藏君.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 2019, 14(05):83-86.
[3] 贝筝, 陈怡, 龙登毅,等.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7(01):7-11.
[4] 张圣琼, 余丹, 杨国帅,等.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040(006):494-500.
[5] 叶静, 姜爱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广西医学, 2019(12):1509-1513.
[6] 胡劲松, 何池忠, 李春阳. 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9, 041(001):1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