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外敷治疗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木兰
[导读] 观察红花外敷治疗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


木兰
(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中心卫生院 药房;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 观察红花外敷治疗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5,行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与观察组(n=35,行红花浸泡液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采用红花外敷治疗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较好,患者下肢血液高凝状态在此疗法作用下得以改善。
【关键词】红花外敷;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前言
  相关数据显示[1],约有30~4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与久坐所致下肢静脉血液淤滞、下肢静脉内壁损伤、血液高凝等因素有密切关联。高龄、高血脂、妊娠期妇女均为此病高发人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时一般表现为行动受限、下肢肿胀不适、皮肤淤青发紫等,若未及时对症状进行干预,可能导致下肢皮肤出现慢性溃疡。临床主要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其中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均为常见抗凝剂,此类药物虽能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但其抗凝血因子活性偏低,对于已形成的血栓无明确的溶解作用。中医范畴内的下肢静脉血栓属于气滞血瘀型疾病,中医提倡以活血化瘀为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治疗原则[2]。红花为祛瘀止痛之良药,为进一步研究红花外敷治疗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对其施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以及红花外敷治疗,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颅脑CT、MRI检查后证实为脑卒中,并在确诊后经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呈高凝状态。此次研究已剔除近3个月内服用过抗凝药物者、器质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18例,女17例;年龄为37~71(51.68±9.36)岁;病程为6~25(16.37±4.12)d。观察组16例,女19例;年龄为36~71(51.54±9.72)岁;病程为6~26(16.28±4.31)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次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两组患者及家属已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规格:0.5ml:5 000AXa单位)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5000AXaIU/次,1次/d,持续治疗2周。
  予以观察组患者红花浸泡液热敷治疗,具体方法:首先根据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定其血栓形成区域,接着取100-150g红花置入200-500ml的100℃开水中浸泡,于水温降至40℃时使用干毛巾浸湿药液,将多余药汁拧去后敷于血栓形成区域。热敷时可外裹保鲜膜以达到保温效果,在此基础上加以棉被覆盖,于棉被外加用3-5个暖水袋,减少热量丧失。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30min,1-2次/d。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5ml,在1h内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普利生C2000-A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京械注准20162401411)检测其活化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t检验。当P<0.05,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组间APTT、PT及FI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多发于创伤后或骨科手术后,长时间屈膝操作、手术后血小板聚积、静脉壁损伤均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为有效缓解下肢静脉血栓症状,需修复患者局部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调节静脉过度扩张状态,改善患者下肢血液高凝状态。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虽能够促进血栓早期自溶,但此治疗方式在降低血小板方面的作用不够显著;中医病理学报告指出[3],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且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此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证实,红花外敷治疗在改善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凝血酶在机体凝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PTT、PT、FIB均是检测机体凝血状态的重要指标,合理控制以上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红花性温,常用于通经、跌打损伤、血脉闭塞等治疗中,早在《开宝本草》中此药已被列为活血化瘀的良药。此外,红花中的红花甙、红花黄色素均对人体血凝状态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红花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并能够提升机体耐缺氧能力;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治疗方向为通脉止痛、活血化瘀,其作用于人体时可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够适当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红花可有效抑制机体钙含量过度升高,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维持相对较低水平,避免钙超载对于机体凋亡调控基因的刺激,从而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受损静脉壁,对血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改善机体微循环。采用外敷的方式发挥红花的药理作用,可提高患肢组织药物的利用度,加速局部血管扩张过程,改善患肢及全身血液、淋巴循环,促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身体各处,从而为全身多处器官补充所需营养物质,达到祛瘀、生新的效果。相关研究指出[5],采用红花湿热敷动脉、静脉内瘘,可显著减少血管瘢痕的形成;此药物成分能够直接或部分对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并起到预防血管狭窄的作用,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降低冠状动脉阻力,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红花外敷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体表肌肤,可有效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
【参考文献】
[1]赵磊.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97-100.
[2]吕晓霞.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140-141.
[3]张伟,张俊峰,王觅,等.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291-294.?
[4]孟凯,辛健,王庆航.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9,41(8):1851-1855.
[5]孙晓曙,韩斌.红花黄色素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