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王银
[导读]

         王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各为41人。研究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对比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不良反应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监测分析,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监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群体。临床上一般是采取药物治疗。然而常规的药物治疗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在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监测,观察监测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现将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以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经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备案。本次研究已经过全部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所有涉及患者的研究资料保密。以患者来院就医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各41人。
  研究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15人,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9~68岁,平均年龄(59.23±2.46),患病时间1.2~3.4年。对比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27人,女性患者为14人,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9.95±2.68),患病时间1.4~3.5年。两组患者的病症表现、个人体质以及治疗药物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在来院就诊后,通过问诊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后,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艾拉莫德等。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用药进行指导,包括不良反应的护理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同样在来院后进行相应的确诊检查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由接诊医师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具体的监测方法为:①首先了解患者自身的身体体质情况,有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使,之前是否服用过类似成分的药物,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等。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②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选择适合患者症状的药物,要选择临床上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给予患者治疗。③告知患者所服用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告知患者,要按照医嘱进行服用,不可私自增加剂量。④针对服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要及时的处理,如出现便秘、食欲不振后,可以建议患者每日进食火龙果、香蕉、酸奶等食物,已达到开胃以及软化肠道的作用。⑤若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减量以及更换药物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并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显效、无效。有效:患者经过不良反应监测后,症状明显好转不良反应较轻。显效:患者经过不良反应监测后症状明显消失,有轻微的不良反应。无效:经过不良反应监测后,患者的症状虽然得到改善,但是不良反应变现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计量资料以()表示,t做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x2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 20.0统计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低于研究组患者,详见表1。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中一直较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6%,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手腕、脚趾、肩膀、肘部、踝骨等关节的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甚至关节严重的变形[3-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医学界目前为止尚无准确的定论。一般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缺陷造成、或者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当然炎性细菌感染也容易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尽早、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及时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生活不受到影响[5-6]。然而虽然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但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治疗时间较长[7]。患者长期的服用西药,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厌食、便秘以及失眠等。这些临床症状长此以往,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些不良反应如果不得到有效的处理,会导致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我院对在我院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采取不良反应监测,通过对患者用药治理前后的监测,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倩文,韦雨颂,李芬.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11):4-8.
[2]柴润东,郭虹.药物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10):2133-2137.
[3]赵艳红,金晨,周彩虹,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增生和滑膜血管新生中药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02):113-116.
[4]任小利,杨鴻滟,冉莎,等.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J].科技风,2020(11):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