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成 兰思宇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增加了痛风发病率。而经临床统计,痛风已成为目前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临床对痛风的辨证理论知识的认识也越来越强,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临床资料或是文献进行查阅,总结了痛风的发病原因,对其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痛风;药物治疗;最新进展
痛风是一种以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是因单钠的尿酸盐结晶处于组织所引发的晶体性疾病,此病症易出现于肾脏疾病中,多数患者还会伴发关节破坏、冠心病、糖尿病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在痛风治疗中,主要采用了药物治疗。其中经实践表明,西药治疗在痛风疾病中,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用药中,易受不同因素的作用,而增加并发症,影响整体疗效[2]。随着中医学的进步,中医药物在痛风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绩,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已成为了替代西药治疗的一大特色疗法。因此,本次研究,针对痛见的药物治疗展开综述,做如下报告。
1.痛风的发病机制
出现痛风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尿酸水平上升,其中约有10%的患者是由于嘌呤代谢中的嘌呤氧化活性增强产生过多的尿酸。另外的90%,因由于肾小管尿酸盐转为蛋白,故而降低尿酸的排泄量。尿酸在转运中,包括了滤过-重吸收、分泌、分泌后重吸收等四个流程,通过尿酸盐的转运,蛋白之间的调配,会影响尿酸的生成、排泄[3]。
当机体尿酸盐沉淀、溶解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时,痛风的患者会因病情的延长而最大限度地溶解尿酸盐的水平,故而会使晶体沉积到关节腔,或是软组织中。有研究表明,MSU结晶会结合嗜中性白细胞中的碱性磷,释放组胺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产生相应的炎性因子,导致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失衡,加重炎症程度,对关节的软骨产生破,故而形成痛风[4]。
2.痛风的西药疗法
2.1慢性期痛风治疗
慢性期痛风主要分析控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其中目前痛风常用药物为别嘌呤。别嘌呤及其代谢的产物,会抑制黄嘌呤产生氧化酶,抑制尿酸的合成,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应用此药物后,患者会出现腹泻、恶心、头痛、骨髓抑制等反应,故此药物不能用于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因此,别嘌呤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非嘌呤类药物非布司他,其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活性较高,且不会出现嘌呤类不良反应,效果高于别嘌呤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实践表明,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会增加肾脏对尿酶的排泄率。此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增加患者的饮尿量,从而使患者保持相应的尿量。国外数据表明,苯溴马隆会引发暴发性的肝炎风险,因此,在应用时需要先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预防其受损。
2.2急性期痛风治疗
改善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其中非甾体抗炎是抑制环氧化栈,其对抑制前列腺素生成具有一定的效果,其通过抑制白细胞凝聚,而发挥镇痛、消炎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萘普生、吲哚美辛等,但在应用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头痛、耳鸣、恶心等症状,且还会出现副作用,即肝受损,严重时还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现象。
秋水仙碱其又为秋水仙素,可以降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减轻炎性反应的同时发挥止痛的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大,易出现恶心呕吐。而如果应用大剂量此药的,会增加中毒反应,故而被其它药物所代替。
糖皮质激素是调节因子药物,主要用来抗炎。此药物可调节激素,主要用于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具有抗炎作用,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但由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较强,长时间应用或是大剂量应用,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糖代谢紊乱等,同时还会增加药物依赖性,长时间应用不利于健康。
3.中医治疗方案
痛见中医认为其属于痹症,即为热痹,是因患者平常的饮食不节制,或是过度的疲劳等,引发脾肾亏虚,湿热阻滞[5]。因此,多数的中医在痛风的治疗中,主张以清热化瘀、泄浊、活血通络、温补脾肾为主。
3.1急性期治疗方案
在急性期,患者的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会出现剧痛、红肿,局部会出现发热,舌白腻,此时期需要以清热、除湿、止痛、通络为主。故可采用薏米仁、牛膝、苍术、黄板、忍冬藤、白茅根、鸡血藤、炒白芍、石斛、茯苓、甘草、威灵仙等药物,以此来改善急性期期痛风症状。
3.2慢性期治疗
在此时期,患者会出现肝肾两亏,脾虚、肤色暗沉、食欲不振,消瘦、舌苔白腻等症状,此时需要以补肾、健脾、养肝等治疗。在此阶段,可应用桃仁、红花、薏米、车前子、山滋菇、胆星、泽兰、威灵仙等药物进行解毒、除湿,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6]。以上药物取水煎的方法,每天一剂,一天三次,服用一次。
结束语:
在痛风的治疗中,西药治疗以降尿酸浓度、抗炎等对症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目前所用药物较多,方法简单,但无法改善高嘌呤引发的机体负担问题,且部分药物副作用较大,耐受度较差。中医在痛风中具有独到之处,在治疗时通过辨证施治,可以减轻副作用,但临床缺少统一的治疗标准,故缺少临床经验。因此,在以后的治疗中,可以中西结合治疗,以此来提高治疗的效果,为痛风患者谋取更大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陈燕烽, 达展云. 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痛风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 24(08):569-572.
[2]王培召,于进洋,袁彦浩,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02):77-80.
[3]郭芳,程丰燕.清热消肿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03):51-53.
[4]孙上明,宁文瑾,叶青,等.三棱针刺血治疗慢性痛风对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3):1-5.
[5]赵啸, 陈绍华, 唐红. 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20,41(7):502-508.
[6]李楠,张军.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0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