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宁艳 陈春燕 梁肖娟 莫冠忠 容以
[导读]

宁艳  陈春燕  梁肖娟  莫冠忠  容以
(广西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400)

[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号:20202751)]

【摘要】目的:分析调查精神分裂症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未经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开展调查,抽取时间2020.1-2020.8,以自制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为43.3%,影响因素分别是:自知力,认识程度,治疗不良反应,护患关系等。结论:精神分裂症对电休克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的因素较多,建议对依从性不好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针对性进行干预,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依从性;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以常规电休克疗法为前提进行完善,并通过麻醉术配合,令患者可以于完全放松及安睡的情况下接受治疗的方法,风险很低、疗效较佳[1]。然而,还是有部分患者对此疗法存在抗拒心理。故而本院展开这项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期间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现将调查分析过程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本院未经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抽取时间为2020.1-2020.8,其中有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50岁,年龄均值(24.32±9.08)岁,患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患病时间(4.29±3.16)年。
1.2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前所有操作均需获得患者的同意。先对全部患者进行能否接受MECT治疗调查,能接受者为依从,不能接受者为不依从。将不依从的患者给予自制的影响因素调查,由主管护士进行,最后由护士将不依从性的原因归纳为自知力、认识程度、治疗不良反应、护患关系、其他等因素之一,统计各种原因的百分率。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完成数据的统计,t、x2检测计量、计数数据,P<0.05时,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MECT依从性情况
   经调查,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5例能接受MECT治疗,依从率43.3%,不依从患者85例,不依从率为56.7%。
2.2不依从的原因分析
   对85例不依从MECT治疗的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不良反应、自知力差、护患关系、疾病认识程度低是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主要原因,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为当前精神医学领域内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患者于家属对该治疗方法接受程度不高。据我院调查结果可知,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为43.3%,影响因素分别是:自知力,认识程度,治疗不良反应,护患关系等。说明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对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无充分了解,护患关系的不和谐影响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导致患者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依从性不高。因而,在为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同时,应为患者实施以下针对性干预措施:
3.1患者自知力干预
   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将检查数据依次为患者进行讲解,以令患者清楚自身身体状况,同时告知患者疾病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以增加患者的自知力。
3.2认识程度干预
   掌握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等,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患者理解能力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为患者及家属讲解MECT治疗的优点、安全性、必要性,以令患者和患者的家人对MECT治疗有正确了解,从而获得患者家人的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3.3治疗不良反应干预
   治疗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讲解电休克治疗后有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怎样应对,使其有心理准备,减轻焦虑,按要求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治疗时给予心理安慰,教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取平卧位,开放静脉通路,严密监测患者吸氧饱和度、心电图、脑电图等,协助医师做好诱导麻醉,以帮助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并于患者陷入沉睡后,为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并于此期间给予机械通气、紧密关注生命指征变化。治疗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回病房,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通过加强这些环节的护理,从而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效果,且效果良好,可以促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
3.4护患关系干预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展开友好交流,并于患者入院的当天,陪同患者熟悉院内情况,包括院内环境及相关医护工作人员,以减轻患者因为初到陌生环境而引发的不安担忧心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列举以往的治愈病例,激发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进一步升高,对患者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的疏导方面也有良好促进作用;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人进行积极交流,告知患者家人,家人的支持与陪伴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负性情绪,增加其自信心,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3]。
   综上所述,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但患者于此疗法期间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应认真查找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程度,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和社会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王千惠,史建新.整体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及注意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331-332.
[2]樊增华.健康教育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02):13-14.
[3]周忠连,吴华玲.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调查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5,4(05):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