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宁
(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新疆洛浦84820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 h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医院感染控制是影响患者安全的一项无菌操作,一是要严格掌握导尿管的适应症;二是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三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四是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及时拔管。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之一,在我国医院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率占20.8%~31.7% ,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有调查显示,在接受导尿或尿路器械操作的患者中,约有20% ~60%的患者有尿路感袭,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操作有关,反复多次导尿患者约有50%发生菌尿症(2。密闭式留置导尿管在14d以内,感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 > 14 d,感染率可急剧上升。
所以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我院2016—2020年共123603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共346例,感染率为0.28% ,泌尿道感染70例,泌尿道感染占全院医院感染的构成比20% ,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42%),统计数据基本与上述调查相符。
尿路相关感染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操作技术,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术后护理质量监控,抗菌素临床药物的应用,逆行感染等。
控制措施
2.1严格掌握尿路器械检查和插导尿管的适应证,-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导尿管。当患者存在尿路堵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全身麻醉、急性泌尿科手术、危重患者准确测量尿量等情况时才可进行。
22使用其他方法代替膀胱内导尿管,如间歇性导尿、阴茎套导尿等。
23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危险因素,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2.4严格掌握导尿管插入(包括其他侵入性泌尿道检查和治疗)和护理时的无菌技术。操作前,要强调洗手和手消毒。导尿管(或器械)插人之前,用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周围。要选择大小适合质软之导尿管(粗细)。在灭菌条件下,插入导尿管,采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非创伤性导管插入,减少尿道损伤与感染。保持整个集尿系统闭合,尽可能缩短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时间。保持尿液从上往下的重力引流,尿袋应保持在膀胱部位之下,不可接触地面;留置尿管要给予合适的固定,防止滑脱及牵拉尿道;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每天数次观察尿液从导管中流出,导尿管和引流管应避免扭转或压折,保持尿液流动通畅,确保导尿管未阻塞。无菌排空集尿袋,避免触摸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的一端,患者使用各自的集尿袋。要用无菌方式采集尿标本,在取尿样前,消毒取样部位,然后用无菌针穿刺取样。不宜频繁进行尿细菌检测。2.5保证所用器具灭菌合格;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和密闭性集尿管。
2.6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尿管阻塞时不能用膀胱冲洗方法进行疏通。尿袋一般每隔8h或尿量超过尿袋2/3时,即应排放。
2.7保持尿道口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要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2.8 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 500 ml。
2.9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不提倡为预防尿路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和在尿道口使用抗菌软膏,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不推荐将抗菌素包被导尿管作为常规使用,因其效果还需进一步证实。对无尿路刺激症状的插管患者,不必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对尿路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2.10卫生宣教: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人水中。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进行膀胱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