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制定ECMO患者院间转运核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黄红娟 张璇 高永霞
[导读]

黄红娟  张璇  高永霞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监护病区;江苏南京210000)
[ 摘 要 ] 目的 :总结2019年2月至2020年05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院间转运重症患者的管理经验。方法:运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思维对转运途中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转运过程安全有效。
结果 :18例重症患者应用ECMO院间转运顺利转至我院。平均转运距离119.5km,ECMO 运转平均时间为 2h,转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ECMO技术团队提前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干预措施,应用 ECMO 院间转运重症患者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关键词 ] 体外膜肺氧合;院间转运 ;重症患者;思维导图
  Lyphout 等[1]的调查发现,院间转运中有 16.7%报告了患者安全事件,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 3.9%。应用 ECMO 院间转运的患者病情危重,转运中受设备、时间、距离等条件影响,ECMO转运团队总结经验教训,运用思维导图[2]制订标准化院间ECMO转运核查流程[3]。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临床现状
    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在ECMO支持下进行院内转运,并在我院急救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8例、其中V-V 治疗共6例、V-A治疗共12例。
2、研究方法
2.1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制作 本研究以“ECMO院间转运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为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分析ECMO危重患者院间安全转运危险因素, 从患者转运各种准备Ⅰ级分支:仪器设备、药物使用、病情评估、病情观察四个方面出发,每个环节又分散处Ⅱ级分支问题和Ⅲ级分支应对措施。(见如下表单)。
 

3转运管理 
3.1 ??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和准备
ECMO运行早期主要是重建内循环、偿还氧债,纠正内环境酸碱、电解质紊乱[4],此阶段患者病情危重,ECMO转运团队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适合转运。 
3.2转运团队:
ECMO转运团队由一般由 5~6专业ECMO成员组成[5]。1 名 ECMO 置管医生专责转运途中 ECMO 运行维护运营管理,负责监测ECMO各项参数,保证ECMO运行正常。另1 名 ECMO 置管医生负责其他抢救设备如转运呼吸机、除颤仪。随车护理人员是有丰富ECMO 护理经验的 ICU 护士(ICU年限>5年,N3以上主管护师担任)担任,协助医生做好病情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配合医生抢救。
3.3仪器准备
3.3.1ECMO转运中的不良事件
(1)电源故障 转运前将电源转换至蓄电池(电池25kpa以上)工作模式,离心泵手摇柄及阻断钳处于备用状态。待患者安全转运至急救车上,立即连接电源,保证ECMO机器直流电指示灯常亮,保证机器正常运作。
(2)氧气供应不足:使用充满氧气的氧气罐作为交换气源,转运至急救车上,立即将转运呼吸机气源及ECMO气源连接在救护车氧气罐上。观察患者ECMO动静脉管路的血液颜色、末梢指脉氧饱和度及患者口唇及甲床颜色。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转运过程中氧气连接管脱落,导致末梢指脉氧下降,随车医护人员于15s内发现病情变化,查明原因并及时纠正。
(3)管路异常:ECMO运转时可能会出现管道阻塞、管道脱出、置管处出血及血管损伤等异常,负责管理ECMO运行医生应立即检查管道情况,恢复ECMO正常运转。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SIG”信号报警,两名ECMO主管医生相互配合,在30s内更换机器导电胶,患者的生命体征未发生变化。
3.3.2常用抢救仪器设备:及时连接电源设备,妥善固定在架上,避免因路途颠簸出现移位。转运监护仪放置于护理人员便于观察的区域,确认转运呼吸机的电量及氧气罐充满,呼吸机模式的选择符合患者病情需要。
3.4患者及药物准备:各管路采用“双固定”的模式,适当约束置管肢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应保证药物输注的连续性,本研究中有12例患者运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mmHg。
3.5病情观察:严密监测全血激活凝血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伤口渗血情况,口鼻腔、人工气道等部位有无出血情况。严密监测ECMO各参数值,当出现转数与流量不相符时,提示氧合器或管路血栓形成;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气源供气不足或供氧管路打折、受压等;如出现管道抖动,说明管路位置不佳,静脉管路引流不畅,出现此类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保证ECMO良好运行。
 4 小结
  我院是江苏省内开展ECMO治疗最早的医院,通过院内ECMO转运经验不断积累,加强模拟院外转运过程,ECMO转运团队需合理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转运人员相关理论及实践操作、会诊医院的临床能力,预估转运途中交通及天气情况,不断总结转运经验,完善转运过程,确保ECMO院间转运顺利完成[6]。
[1] Lyphout C, Bergs J, Stockman W. Patient safety incidents during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of patient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 2018(36):22-26.
[2] 吴秋霞 邸红军 侯亚红 施月仙 思维导图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7期
[3]张 敏  周兴梅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转运流程管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报2018年6月第25卷第12期
[4] David N. Ranney, MD, Desiree Bonadonna,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nd Interfacility Transfer: A Regional Referral Experience, Ann Thorac Surg 2017;104:1471–8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28-330
[6]Broman LM, Holzgraefe B, Palmer K, Frenckner B. The Stockholm experience: interhospital transports 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Crit Care 2015;19: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